再见2020 | 自动驾驶追逐者的进与退
作者头像
  • 晏倩
  • 2021-01-12 12:54:47 6

2020年,自动驾驶技术持续展现出其强大的吸引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和加入。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国内新增了816家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公司,比2019年新增了379家,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

然而,尽管新玩家在2020年仍然不断涌入自动驾驶领域,但增长速度相比前两年有所放缓。与2019年相比,2020年新增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数量减少了26%,而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中新增自动驾驶业务的数量则减少了31%。此外,新冠疫情对一些早年加入的企业造成了影响,一些企业不得不调整或退出自动驾驶的战略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再次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态势。

新老玩家积极加入,自动驾驶依然吸引资本

作为未来汽车工业和城市交通的关键技术之一,自动驾驶一直备受追捧,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失去其吸引力。尤其是头部企业如Waymo和滴滴,都在2020年取得了显著的融资成绩。

Waymo为了支持其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的Waymo Driver和Waymo Via货运服务,启动了首次外部融资,并迅速筹集到了3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员工团队、产品开发和Waymo One打车服务及Waymo Via货运服务的运营。

滴滴也在2020年完成了其成立后的首次外部融资,融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主要用于加大自动驾驶研发测试投入,推动滴滴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自动驾驶载人应用。滴滴还在北京成立了新的自动驾驶公司,并在上海启动了Robotaxi的试运营。

其他如小马智行、图森未来、嬴彻科技、智加科技、驭势科技、纵目科技和Nuro等初创公司也在2020年取得了不错的融资进展。小马智行在2020年获得了丰田的4亿美元投资和一轮2.67亿美元的C轮融资,使得其总融资额超过了10亿美元,估值也超过了53亿美元。

图森未来、嬴彻科技、智加科技和Nuro等企业在无人配送领域同样获得了大量投资,用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和商业化的进程。

此外,一些新造车企业如理想、小鹏和蔚来也纷纷增发ADS,筹集资金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新玩家涌现,自动驾驶市场持续升温

除了老牌企业的支持,2020年还涌现出许多新玩家,如斯年智驾和智梭无人车。斯年智驾在2020年4月成立后,迅速在宁波的大榭招商国际码头进行了单车和多车实船作业测试,并与比亚迪合作开发前装自动驾驶集卡。预计到2021年底,斯年智驾将在技术上实现撤掉安全员的需求,未来2-3年内,将在国内2-3个码头运营300-500台无人集卡。

智梭无人车专注于L4级无人车的设计、制造和销售运营,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在多地开展了运营,计划在2021年部署500辆车,用于商业运营。

安徽海博智能专注于矿区自动驾驶设备的研发与改装,与华为合作推进露天矿用无人驾驶平台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随着新玩家的加入,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持续向好,特别是L3自动驾驶技术在2020年进入了量产阶段,而L4和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也开始进入示范运营阶段。

L3量产提速,自动驾驶驶向“无人区”

如果说前几年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将L1和L2级别的驾驶辅助技术应用于更多车辆,那么从2020年开始,推动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量产成为了行业共识。长安和广汽分别在UNI-T和埃安V上完成了L3功能验证,而红旗推出了首款搭载L3+级智能驾驶技术的车型——红旗E-HS9。长城也在2020年发布了咖啡智驾“331战略”,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全车冗余的L3级自动驾驶。

外资车企如本田、宝马和奔驰也在加速推进L3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而百度、滴滴和AutoX等企业则通过Robotaxi和Robobus的示范运营,逐步实现了真正的无人驾驶。

政策层面也为Robotaxi的推广提供了支持,百度牵头起草的Robotaxi技术要求标准,有望进一步推动Robotaxi的规模化应用。

烧钱难以为继,繁荣背后也有隐忧

尽管2020年自动驾驶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隐忧。例如,疫情期间许多自动驾驶初创企业面临资金困难,导致一些企业关闭或被迫出售。Starsky Robotics、Zoox和Uber的自动驾驶部门都经历了类似的困境。

Uber最终将其自动驾驶部门出售给了Aurora,而Zoox则被亚马逊收购。这些事件反映出自动驾驶领域的高研发投入和回报周期长的问题。因此,一些企业开始调整战略,探索多种商业模式,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例如,小马智行不仅在Robotaxi领域取得成功,还涉足了自动驾驶卡车领域,并获得了广州颁发的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元戎启行则利用其在Robotaxi领域的技术优势,探索港口和封闭园区等场景的商业化应用。文远知行在Robotaxi的基础上,又开辟了Robobus业务,引入了宇通集团的投资,以推动无人驾驶在微循环巴士和公交车领域的应用。

Nuro在2020年获得了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的许可,可以在San Mateo和Santa Clara开展商业运营,标志着自动驾驶商业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无人驾驶将逐渐成为现实。据ReportLinker预测,到2025年,全球L4/L5级无人驾驶车辆将达到53.5万辆。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晏倩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追逐驾驶再见自动2020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