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人驾驶板块再度走强,行业双寡头德赛西威和中科创达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突破600亿大关。短线龙头路畅科技更是连续六个交易日涨停。在机构和游资的共同推动下,无人驾驶再度成为市场的热点。
在早盘阶段,无人驾驶板块小幅低开后迅速上攻,指数在短时间内上涨了1.64%。此后,板块在高位进行了约半小时的盘整,随后再次发力上行。截至收盘,板块指数大涨2.3%,成功收复了前两日的大部分跌幅,表现出强劲的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无人驾驶板块此前主要跟随锂电池板块波动。然而,自10月9日启动以来,无人驾驶板块经历了猛烈上涨,随后在11月9日达到阶段性高点,并进入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调整期。直至12月30日,板块跟随大盘启动,再度刷新高点。在此期间,锂电池板块已在12月初提前启动,到无人驾驶板块启动时,其阶段性涨幅已达15.7%。此后,锂电池板块继续快速攀升,至1月8日达到阶段性高点。
在锂电池板块开始调整之际,无人驾驶板块悄然走强,下跌过程中成交量明显萎缩。在大盘企稳后,该板块率先反弹,逐步从后排板块逆袭,成为汽车板块中的领涨分支。其中,德赛西威表现尤为抢眼,股价在1月5日收复了此前的大阴线后,股价重心不断上移,走出上飘旗型的走势,最近六个交易日涨幅超过30%。中科创达同样表现强势,在经过十个交易日的盘整后,今日大涨18.28%,市值也突破了600亿大关。
在趋势股不断拓展空间的同时,板块内轮动炒作也十分精彩。短线游资炒作方面,低位首板后,多只股票持续上涨,其中路畅科技更是走出六连板的超预期行情。近期连续高开低走后,换手再度涨停的表现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
本轮无人驾驶板块的启动源于百度股价的持续上涨。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加快,百度旗下的Apollo将迎来价值重估。Apollo正在加速布局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三大领域,这直接刺激了无人驾驶板块的爆发。
此外,新年伊始,利好政策不断涌现,进一步推动股价上涨。财联社统计发现,特斯拉宣布降价,宣告了整车利润时代的结束,以软件定义服务的时代来临。随后,市场传出苹果与现代汽车洽谈合作的消息,计划联合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百度也在不久后宣布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打造智能汽车,Apollo的无人驾驶技术将融入其中。在消息面的不断催化下,无人驾驶产业链相关个股经历了从启动到初步加速的过程。
如此多的重大信息频繁出现,前所未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智能汽车的竞赛全面开启,无人驾驶的风口即将来临。预计从2021年起,汽车产业链将迎来剧变的下半场,由造车新势力开启的电动化新时代将转向智能化汽车的竞争。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2020年L2级别新车渗透率已达约15%,L3级别也迎来了量产元年。到2025年,智能驾驶感知、决策、执行、座舱领域的市场空间预计将达到约4000亿元,至2030年将接近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在2020年12月的销量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三家公司分别销售了7007辆、6126辆和5700辆,环比增长分别为33%、32%和35%。
在销量持续向好的情况下,造车新势力的另一亮点在于推出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这标志着行业进入到了自动驾驶能力竞争的核心阶段。蔚来首款旗舰轿车采用了激光测距装置LiDAR,业内认为这款轿车有望达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水平。
除了蔚来之外,近期多家国内巨头发布了激光雷达相关产品。小鹏汽车宣布与大疆孵化的Livox合作,将在2021年推出的量产车型上使用其生产的激光雷达。华为也首次面向公众发布了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激光雷达是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正处于商用前夕。预计到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135.4亿美元,2020-2025年的复合增速为64.65%。车载芯片、传感器、电子零部件、高精度地图、智能座舱、V2X车联网以及面向自动驾驶的市政基础设施服务商等软硬件需求将持续增长。与传统整车厂相比,能够对接终端客户需求、具备算法技术和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