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在深圳合法上路 信息安全责任认定成绩有待攻克 方向盘不握在手里有几人放心
作者头像
  • 李秋婷
  • 2021-03-25 08:24:33 5

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进步,测试政策亟待统一

近年来,我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测试政策的不统一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驾驶行为的主体变得多元化,不仅包括驾驶员,还包括汽车制造商和自动驾驶系统的软件开发者等。因此,需要通过立法将责任认定进行分类细化。

自动驾驶技术快速推进,测试政策亟待统一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驾驶行为的主体变得更加多样化,不仅限于驾驶员,还包括汽车制造商和自动驾驶系统的软件开发者等。这要求我们在立法中对责任认定进行明确划分。例如,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网站近期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智能网联汽车需经过登记后方可上路行驶。若此条例得以实施,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在未来合法行驶在深圳的道路上。

然而,仍有不少人对无人驾驶汽车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的数据采集、个人信息安全、保险制度以及技术标准等问题亟需解决。例如,每辆无人驾驶汽车都配备有数据采集系统,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如何建立专门针对无人驾驶的保险制度,合理评估各方的事故风险责任?此外,面向安全性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规范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备受关注

自动驾驶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业内人士指出,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数据系统方面,这些系统通过感知层、通信层、软件层和云端等手段来判断和操作驾驶功能。然而,这些网络单元都存在被黑客入侵的风险,一旦发生入侵事件,可能导致车辆失去控制,引发严重事故。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表示,每辆无人驾驶汽车都会进行高清视频采集,并利用激光雷达和毫米波等先进设备收集数据,这对城市静态和动态信息的实时采集构成了巨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监管,防止数据泄露和被篡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速,需构建全面标准体系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目标是替代人类完成驾驶任务,但其核心在于确保安全性。面向安全性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规范是支撑自动驾驶技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标准和集团标准,但这些标准大多为推荐性标准,缺乏强制执行力。为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涵盖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并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标准。

多元主体下的责任认定亟待细化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驾驶行为的主体将变得更为多元化,包括驾驶员、汽车制造商和自动驾驶系统的软件开发者等。因此,需要通过立法明确责任认定,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例如,当发生事故时,究竟是由于驾驶员疏忽造成的损失,还是自动驾驶系统软件出现问题,亦或是其他客观因素所致,都需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来界定。此外,还需要考虑自动驾驶的独特性,明确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如自动驾驶系统失控或紊乱等,以充分保障安全和法律救济。

结语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立法和标准体系的建立,才能确保无人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李秋婷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深圳攻克方向盘有待有望上路驾驶认定手里无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