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无人驾驶汽车前景太悲观
作者头像
  • 人工智能猿
  • 2021-04-30 10:46:31 8

在当今的科技创新中,“科技改变生活”这一理念催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发明,而无人驾驶汽车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的领域之一。若能实现从有人驾驶到完全无人自动驾驶的转变,这将是人工智能技术成熟的显著标志。

无人驾驶汽车利用车载传感系统感知周围环境,自主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指定目的地。它通过车载传感器收集车辆周围的信息,包括道路状况、车辆位置及周边物体的位置,进而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确保车辆能在道路上安全、可靠地行驶。

从技术角度来看,无人驾驶汽车融合了自动控制、系统架构、信息交互以及视觉计算等多种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它不仅体现了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也在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国家和许多企业都对无人驾驶汽车给予了高度重视。

然而,实现无人驾驶并非易事,至少在当前阶段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取得突破。能否实现自动驾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尽管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在一些领域,如围棋和国际象棋中战胜人类,但在依赖经验和直觉的驾驶行为上,人工智能的表现仍有待提升。当前的人工智能主要依靠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尤其是在无约束学习方面,人工智能还需要重大突破。

其次,数据采集成本过高。无人驾驶汽车依赖视觉识别等技术,本质上是对数据的收集。然而,路况的复杂性不断变化,这意味着数据需要实时更新。若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无人驾驶,所需的数据量将极其庞大,这对于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成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此外,单辆车上的传感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的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在中等收入群体中的普及。

再者,现有制度体系不完善。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执行预设流程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处理需要直觉和经验的任务时表现不佳。这意味着在混合驾驶环境中,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着巨大障碍。此外,现有的交通系统是为有人驾驶设计的,未能充分考虑无人驾驶的需求。

最后,伦理问题难以解决。人类社会中的许多伦理问题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例如著名的电车难题。即使人类自身难以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又如何期待人工智能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往往只能从安全角度出发,而不考虑道德因素。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如此,我们并不反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因为这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

那么,是否有可能跳出地面交通的局限,转而探索飞行汽车的可能性呢?

早在20世纪4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就曾预言飞行汽车的出现。目前来看,制造飞行汽车的技术难度远低于无人驾驶汽车。只需要在大城市的主要道路上设置适当的起降点即可。飞行汽车的优势显而易见,可以在空中开辟广阔的通行空间,从而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实现无拥堵的出行新时代。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人工智能猿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悲观前景驾驶无人不要汽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