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90后在新疆种棉花,无人驾驶搞定3000亩,小目的年入百万
作者头像
  • 触派科技
  • 2021-05-01 22:32:33 1

杨净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报道

我到新疆后才发现,这里充满了科技感,尤其是在棉田里。一台无人拖拉机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台无人拖拉机只需启动一下,就能完成播种、铺设滴灌带和地膜、覆土等多项任务。此外,还有一台无人车用于喷洒农药。当地农户告诉我,他们还未使用无人机,等到棉花长出来后,无人机就会出场喷洒叶剂。

农户们现在不需要每天巡田,只需通过手机就能了解棉田的基本情况。除了温度、湿度、降水、风力、风速、气压以及日照时间等基本要素外,还能详细了解到棉花周围是否有杂草、病虫害等问题。这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科幻电影中。

甚至有人产生了辞掉工作去种棉花的想法,但两位90后青年艾海鹏和凌磊已经开始了这种尝试。他们在新疆承包了3000亩土地,计划通过种植棉花赚取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元。

种植棉花可以分为耕种、管理和收获四个步骤。在新疆,播种过程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只需三天就能完成1000亩棉田的播种。采收环节也早已普及了机采棉模式,这使得棉花种植更加高效。

在棉花加工厂,可以看到这些工序已经实现了完全机械化。每一级杂质都清晰可见,只有少数工人负责检查巡视。据统计,2020年度新疆地区的机采棉比例达到了80%,其中北疆地区更是高达97%。

管理环节是整个过程中最具经验门槛且机械化程度最低的部分,直接决定了种植的成功与否。过去需要二三十个长工共同管理三千亩土地,而如今通过高科技手段,这一环节变得更加高效。

种植成本方面,肥料和水费是主要开销。新疆盐碱地棉田普遍缺乏有机质、磷元素和钾元素,需要针对性地施加肥料,这增加了种植成本。但机采棉的售价在每公斤6至7元之间,亩产通常在300至400公斤,总体收益依然可观。

艾海鹏和凌磊计划通过无人机、无人车和物联网等高科技手段管理3000亩高标准棉田。到播种季节,地头的物联网设备将监测的数据传输到手机上,他们确定好播种日期后,就派“无人拖拉机”开始工作。

播种完成后,遥感无人机会在棉田里拍摄高清数字地图,无人机和无人车则会自主打药和施肥。手机里的管理系统通过AI分析基本苗的生长状况,发现缺苗或杂草时,及时采取措施。地头的物联网设备全天候监控棉田,实时采集图像、气象和土壤数据。

两位年轻人告诉我们,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成本可以控制在每亩1300元左右,亩产目标定在300公斤。尽管这个目标显得有些保守,但他们有信心实现。

这并不是一时兴起的想法。实际上,这是极飞科技公司的一次阶段性实验——“超级棉田”项目。通过8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验证无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规模种植场景的可行性。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透露,去年年底他们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自己承包一块地,在公司内部选出两个优秀年轻人,让他们去新疆种棉花。到9、10月份时,看看通过极飞的智能化、无人化技术,能否管理好棉田,获得好的收成。

这台无人拖拉机顶上安装了极飞的自动驾驶仪,搭载云RTK导航系统,精度可达厘米级定位,通过手机的“极飞稻草人”APP能实时控制和查看进度。无人机、无人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应用在棉花种植的各个环节。

两位年轻人能否成功尚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棉花种植已经开始朝着农业无人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将智慧农业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远程控制、无人值守和自主学习决策。相较于高价值作物,成本较低、需求量大的棉花、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更容易实现农业智能化和无人化变革。

这四种作物也是极飞的核心业务所在。未来,机器人可能会代劳所有复杂的农事活动。像艾海鹏和凌磊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成为新一代农田管理者,即使缺乏种植经验,也能通过无人化技术管理好自己的农田,享受田园牧歌般的现代生活。

正如凌磊在Vlog中所说:“如果挑战成功,我会一直种下去。”

参考链接: 1. https://mp.weixin.qq.com/s/fkFelLCnqlucZA3PZp4TAQ 2. https://space.bilibili.com/1333140172?spmidfrom=333.788.b_765f7570696e666f.2 3.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42S75ed4hQI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触派科技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种棉新疆搞定驾驶无人目的3000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