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浦东金桥的华为研发中心,一支规模庞大的研发团队已经默默地耕耘了七年,这支团队拥有2000多名工程师,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工程研发团队之一。
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即将震惊世界。4月15日,华为的首款量产自动驾驶汽车邀请媒体进行了试乘体验。在复杂的郊区路况下,这款汽车在启用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ADS)后,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流畅地完成了多项操作,包括无保护左转、窄路会车、避让行人和外卖小哥等。
试乘视频发布后迅速成为网络热点,网友们纷纷表示赞赏,认为这辆车的表现超过了他们自己的驾驶水平,甚至比特斯拉更出色。
一直以来,业界普遍认为,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需要依靠英特尔旗下的Mobileye提供的硬件套装,包括多个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设备。然而,华为智能汽车电子产品(Huawei Inside)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华为的激光雷达技术和量产车型的匹配度极高,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自动驾驶行业的版图。
特斯拉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路径,通过打磨算法来整合便宜的光学和毫米波传感器信息,以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然而,这种路径在数据质量和维度上存在局限性。特斯拉的数据采集主要依赖视觉传感器,这使得其数据维度较低,难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比之下,华为的自动驾驶系统不仅配备了激光雷达,还注重多维度、多来源信息的融合。激光雷达不仅能提供高精度的环境信息,还能与其他传感器数据结合,生成更为丰富的感知信息特征。这种多源信息的融合,有助于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华为早在2014年就开始布局智能汽车领域,组建了车联网团队,开始了智能汽车的研发。当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硬件刚刚起步,华为已经走在了前列。华为的初衷不仅仅是应对外部制裁,更是为了寻找未来的主营业务。面对通信设备市场的不确定性,华为意识到汽车电子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华为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从外观上看像一台小型台式机,集成了运算、控制、存储和通讯等多种功能。这种架构在消费电子产品上并不罕见,但在汽车电子领域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华为的目标不仅是提升自动驾驶技术,更是重塑整个汽车电子系统架构。
美团创始人王兴评价说,华为在技术和宣传方面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华为不造车的决策,也被认为是一个明智的商业选择。华为专注于Tier 1汽车电子市场,通过提供增量营销价值,有望在这一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华为的激光雷达技术已经实现了“白菜化”,一套产品仅需200美元,未来计划进一步降低成本至100美元以下。这种低成本、高性能的激光雷达,将成为华为在自动驾驶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武器。
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不仅仅局限于单车智能,更注重车路协同。通过车联网基础设施的支持,车辆可以获取更全面的环境信息,从而更好地完成感知和决策规划。这种模式不仅能提升单车的自动驾驶能力,还能促进道路智能化改造,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车路协同的实现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国家的战略支持。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上海浦东金桥开发区已经设立了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区,吸引了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车路协同的推广将为华为带来新的转型机会。
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正在逐步改变行业格局,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展示在世人面前。我们期待着华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