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百度发布了其第五代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这款车基于极狐阿尔法T平台打造,配备了禾赛科技定制的激光雷达。
Apollo Moon的最大特点是其“成本可控”。尽管共享无人车的商用案例曾有很多,但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它们的规模化应用。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透露,Apollo Moon及其所有组件的总成本仅为48万元,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Apollo Moon有望大幅提升共享无人车的商业化规模。
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在于数据。只有数以万计甚至数十万辆车在路上运行,并不断传输数据,才能形成自动驾驶的闭环。百度从事自动驾驶研究已有八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目前,百度的重点是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车辆上,并获取实际驾驶数据。
然而,传统车企面临一个难题:他们缺乏自主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能力,而与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可能会使他们沦为代工厂。因此,许多车企对此持谨慎态度。对于传统车企而言,交出数据意味着失去未来,但不交出数据也难以在长期内生存下去。相比之下,像蔚来、小鹏和特斯拉这样的新兴车企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百度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百度在共享无人车领域持续发力,例如此次与极狐合作生产的Apollo Moon;另一方面,百度也在推动量产车的发展,并推出了与特斯拉类似的纯视觉方案——ANP。无论是激光雷达方案还是视觉方案,只要能够大规模部署,都是可行的选择。
百度与威马和广汽等车企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其中,威马W6已经上市,而与广汽合作的量产车型也将在今年下半年陆续推出。此外,百度与吉利共同创立了“集度汽车”,并持有55%的股份,展示了百度在量产车上实现自动驾驶的决心。
对于百度在无人车和量产车两个领域的双重布局,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发现这两个业务具有很强的战略互补性。我们将无人车的L4级技术降维应用于量产车,从而提供更好的自动驾驶性能和用户体验。同时,量产车也能为无人车提供大量高质量的数据,用于技术改进。这是一种协同效应显著的良性循环,将极大促进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发展,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电动汽车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ARK预计,全球电动汽车产量将从2020年的220万辆增长到2025年的4000万辆。电动汽车的普及也带动了汽车智能化的进程。汽车行业将经历一场彻底的智能化革命,类似于智能手机行业的变革。只是因为汽车产品周期较长,这一变化看起来不如智能手机革命那么迅速。
汽车智能化的核心在于高级自动驾驶,甚至是无人驾驶,它能够提高道路安全性,并将人们从驾驶中解放出来。百度在这一领域深耕八年,正努力将其技术大规模商用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百度的无人驾驶技术能否脱颖而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