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未曾有机会去上海嘉定安亭的永辉超市,可能会在门口看到一排写着“白犀牛”的无人配送小车停靠在路边。现场的工作人员会按照订单的配送地址,依次将商品放入车厢内,然后这些无人驾驶的小车便开始工作。
永辉超市上海安亭新镇店是白犀牛首次与商超合作的实验门店。自2020年春季双方正式合作以来,从最初的工作人员需要跟随车辆确保安全,到现在无人驾驶小车能够完全自主运行,附近的居民已经习惯了这些白色配送小车。有时,你甚至可以看到几辆白犀牛无人配送车“相遇”的场景。尽管如此,仍有一些路人会对这些车辆投以好奇的目光。
白犀牛成立于2019年4月,由前百度自动驾驶团队成员朱磊和夏添共同创立。据媒体报道,朱磊曾表示他们的团队“拿到了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张门票”。在他之前,许多创业者在2016年至2017年间纷纷创办无人驾驶公司,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
对朱磊而言,他在百度工作期间深信自动驾驶的前景,并认为这是他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然而,发现自己的优势、组建团队、寻找技术应用场景都需要时间。尽管如此,他坚信通过共同努力,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
无人驾驶配送的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朱磊意识到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自动驾驶市场,他相信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推动技术的发展。白犀牛的使命是提供稳定、安全的城市配送服务。具体而言,白犀牛的技术创新涵盖了自动驾驶系统和无人配送运营平台两个方面。其自动驾驶技术在感知、预测、规划控制、高精度地图和定位、功能安全、仿真、计算单元、数据平台和远程运维平台等方面均有创新成果,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环境,支持全天候配送。
2021年7月,白犀牛宣布获得线性资本领投的近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线性资本创始人兼CEO王淮表示:“自动驾驶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并走向实用,城市内的最后三公里物流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白犀牛在朱磊和夏添的带领下,是这个领域最好的创业团队之一。”
商业应用的实际案例
在技术落地和商业化尝试方面,最初行业普遍看好Robotaxi(无人出租车),但即使是谷歌这样的巨头,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商业化尝试,仍未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是否还有其他更具潜力的商业场景?白犀牛CTO夏添认为,无人配送将是L4级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商用化的第一步,只有这种级别的技术才能真正推动无人配送的商业化进程。
起初,白犀牛尝试过外卖配送,但发现外卖场景过于复杂。相比之下,商超生鲜的场景更适合无人配送,因为顾客在商超下单的商品通常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且易受损,适合由车辆配送而非人力。此外,顾客对外卖的时效性要求较高,而对商超配送的要求相对较低。
全力投入,服务永辉
早期,白犀牛不仅与永辉超市合作,还与其他合作伙伴建立了联系。然而,由于白犀牛在上海安亭的路权范围内正好有一家永辉超市,这使得双方的合作更为顺利。
白犀牛市场负责人王瀚基回忆道,双方初步合作后,白犀牛团队用了近三周时间完成了车辆安排、调试、地图测算及与永辉超市的配送业务结合等工作。起初,永辉超市的工作人员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在国庆节和春节期间,白犀牛无人配送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对永辉超市而言,无人驾驶配送车最直接的作用是对物流配送人力的补充。在节假日订单量激增的情况下,传统的人工配送难以满足需求,而无人配送车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此外,无人配送车内部空间大,能够保证生鲜、蔬菜等物品不受挤压,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不受天气影响。
尽管合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问题,如网络信号不佳和订单退换货的情况,但这些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例如,白犀牛通过优化车辆设计解决了部分超市员工面临的人力不足问题,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
正因如此,永辉超市上海安亭新镇店后来将部分订单交由白犀牛完成。截至目前,所有配送业务均由白犀牛无人配送车完成。朱磊表示,与永辉超市的合作不仅提高了白犀牛团队的运营能力,还促进了技术解决方案与门店配送流程的融合。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扩展合作范围,推动无人配送技术在更多城市的普及。
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无人车在路上奔跑
从2019年至今,尽管创业时间不长,但通过技术研发、转型和明确发展方向,朱磊和他的团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依然坚定地相信无人驾驶的未来,但同时也更加务实,鼓励团队敢于尝试,勇于面对挑战。
谈及未来的计划,夏添表示:“白犀牛已建立起技术和运营相互促进的闭环迭代模式,并在无人化运营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无人化和规模化方向上努力,结合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更加安全、稳定和智能的自动驾驶系统,迎接无人配送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