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这半年:从风口到浪潮
作者头像
  • 亿欧
  • 2021-07-24 08:03:46 6

无人配送正逐渐从一个热门话题演变为一股新的浪潮。

美团官方发布公告称,腾讯以4亿美元的价格认购了美团1135万股,资金主要将用于无人车和无人机配送等前沿技术的研发。这表明,美团不仅在送餐领域表现出色,还在积极布局无人配送领域,与毫末智行、赛格威、优地科技等公司合作,推出了多款配送机器人和无人配送车。

回顾2021年,无人配送的热度不断上升。经历了疫情期间无人车的实战演练、“解放外卖小哥”的呼声,以及政策上的支持,无人配送成为了互联网巨头和资本追逐的新焦点。毫末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也在全力推进,试图抓住这一机遇。

尽管如此,外界也对无人配送赛道的过热提出了质疑。究竟这只是资本推动下的泡沫,还是技术与应用场景融合的结果?通过回顾无人配送行业在2021年上半年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或许能找到答案。

巨头们的信号

外卖和物流行业的崛起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商业格局。面对无人配送这一新兴领域,相关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展开竞争,生怕错过机会。美团、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等公司都在资本和技术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美团在无人配送领域表现尤为积极,仅过去半年就发布了两个重要的信号:一是启动了近10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主要用于科技创新,特别是无人车和无人机配送;二是推出了新一代无人车魔袋20,这款由毫末智行提供的车规级无人配送车具备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

阿里巴巴同样在无人配送领域发力。在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首次展示了可量产的物流机器人小蛮驴,主要应用于园区、学校和社区的外卖和快递配送。此外,阿里还宣布将在一年内投入1000辆小蛮驴进入校园和社区的菜鸟驿站。

京东和苏宁也在积极布局。京东物流的无人配送车“大白”在武汉运行超过6800公里,运送了约1.3万件包裹。苏宁则进行了“卧龙”无人车的路测,包括自动识别路标、通过红绿灯路口、发现障碍物并避让等。

与此同时,无人配送领域的创业公司也在迅速行动。毫末智行不仅为美团提供量产服务,还推出了小魔驼和小魔盘等产品,以及一系列场景化的定制解决方案。

尽管技术成熟度参差不齐,但“落地”已成为行业共识。相比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配送车因其技术难度较低,似乎更容易实现规模化量产,尽管短期内成本仍然较高。

预计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无人配送车将逐渐出现在校园、园区和社区等特定场景中,这不仅是对市场的教育,也是巨头们在无人配送领域占据有利位置的努力。

商业化的关键步骤

巨头们的战略规划和市场布局,为无人配送的前景注入了活力,但商业化进程是决定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疫情时期物流配送的“压力测试”加速了无人配送的发展,带来了三大利好:

1. 法律身份的确立

5月份的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颁发了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首次赋予了无人配送车相应的路权。这不仅明确了无人配送车的制度规范,还填补了监管和标准方面的空白。

2. 量产加速

与汽车产业不同,无人配送车的量产一直是瓶颈。不过,随着国内产业链的初步成型,毫末智行等企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量产,设计产能每年可达5000辆。

3. 成本下降

根据辰韬资本的报告,当前制约无人配送车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成本。然而,随着规模化量产,单车成本有望在未来三年内降至10万元以内。

这些进展使得市场反应十分激烈。京东、阿里和美团等巨头均宣布在年内投放千台级无人配送车队,并在三年内投放上万台车辆。资本市场也在2021年加大对无人配送赛道的投资力度,毫末智行、白犀牛、行深智能等公司均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落地场景的验证

无人配送的应用场景正在逐步验证。电商、外卖和快递等行业对配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人工配送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无人配送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还降低了运营成本。

例如,在外卖市场中,美团和饿了么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驱动了美团和阿里的无人配送布局。而在快递市场中,阿里、京东和拼多多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有足够的动力建设自己的无人配送体系。商超批发领域也出现了不少头部玩家在无人配送领域的布局。

毫末智行CEO顾维灏认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有三个规律: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这表明无人配送的商业化落地不仅仅是资本推动的结果,而是市场需求驱动的场景变革。

未来的市场潜力

根据快递和即时配送的业务量和增长速度,未来5年将形成一个日均配送10亿单的巨大市场,即使按每件1.2元的价格计算,年市场规模也将达到4000亿元,无人配送行业将迎来千亿级市场。

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求,则这种需求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无人配送恰好符合这一逻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快递员职位在一季度短缺榜上排名第八。考虑到快递配送人员的工作流动性大且雇佣难度高,无人配送不仅迎合了人口红利消失的趋势,还满足了迫切的需求。

正是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断增长的需求,无人配送产业链得以健康发展,形成了合理的社会分工。下游是硬件和零部件供应厂商,中游是解决方案公司,上游则是电商、商超、快递、外卖和本地生活等需求方。市场早期的合作态度远大于竞争,有助于无人配送的长远发展。

结语

无人配送在2021年上半年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配送物品种类繁杂、配送场景复杂、无人配送车上路问题未完全解决等。然而,市场前景诱人,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未来十年80%的包裹交付都将采用自动配送。对于美团、京东、阿里和毫末智行等玩家来说,无人配送市场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巨大机遇。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亿欧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风口浪潮配送无人半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