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北京市宣布正式启动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并发布了相应的管理政策细则,这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行业从测试阶段迈入了商业化的试点阶段。
此次商业化试点的启动,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百度和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得商业化试点服务许可的企业,它们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60平方公里区域内提供服务。根据管理政策的规定,这两家公司需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采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并向乘客清晰说明收费原则及支付方式。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捷菲透露,两家公司已获得了商业化试点运营许可,目前约有100辆自动驾驶汽车投入运营,市民可在超过700个站点预约这些车辆。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App已经向公众开放收费功能,初期运营将覆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600多个站点。
百度Apollo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几个月前已经开始在小范围内进行技术测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北京市率先开放自动驾驶服务商业化试点,未来有望逐步扩大试点区域,并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推广。现阶段,虽然许多品牌的乘用车都配备了自动驾驶技术,但大多仍处于L2级别,需要驾驶员全程监控和操作。即便部分车型达到了L3级别,驾驶员仍需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因此,当前的无人驾驶技术更多地被视作辅助驾驶系统,主要用于高速公路或快速路等允许定速巡航的路段,从而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而百度Apollo提供的无人驾驶服务至少达到了L4级别,能够完全替代驾驶员,实现车辆自主决策和控制。此前,百度Apollo已经进行了多轮测试,表现出较高的完成度,这也为其获得商业化试点许可奠定了基础。然而,现阶段无人驾驶技术仍然较为前沿,能否被广大市民接受并广泛使用还有待观察。希望北京市的试点项目能够取得成功,进而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