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级无人车已在封闭道路广泛应用,涵盖了物流配送、人员接驳、零售等多个领域。据36氪报道,易成智行专注于L4级“点对点”无人接驳车、微公交以及无人物流车,其商业应用场景已扩展到农业、景区、厂区、工厂和医院等多个领域。
成立于2017年的易成智行,在无人接驳车市场的商业化方面具备先发优势。截至目前,公司已交付超过100台无人接驳车,2021年的合同订单金额接近6000万元。创始人宋朝忠表示,每个应用场景中,公司都积累了丰富的客户案例,尤其是那些具有科技属性的主题社区和科技文化社区的客户,他们对无人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无人接驳车不仅可以引导游客进行深度探索和游玩,还能显著提高景区收入,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易成智行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GEMINI可伸缩自动驾驶套件”。通过与多家企业的合作,如柳工集团、杭叉集团、山东临工、中集集团、亚太股份、东南汽车、开沃汽车、中兴智能汽车和厦门金龙汽车,公司提供了多样化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例如,易成智行已与柳工集团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挖掘机,与杭叉集团合作研发无人牵引车。
宋朝忠指出,易成智行的产品性价比高,这使得它们在市场上的接受度较高。产品的高性价比促使更多客户选择使用无人车。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产品不断迭代,性价比进一步提高。客户使用无人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节省人工成本。以每月0.6万元的人工成本计算,一辆无人车每年可节省约7.2万元的人工费用。这对于采购方来说,无疑是一笔节省成本的好交易。此外,无人车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还能带来多种收益方式,如无人驾驶车票收入、沉浸式体验、高端定制、广告及周边商品销售等。在景区的典型应用场景中,假设某景区的日承载量为2700人次,提供无人车接驳服务预计需要22辆车,14个月即可达到营收平衡点,这是一种高效的商业变现模式。
易成智行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方案降低了产品成本,使其总体成本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低30%。系统成本(除车壳外)低于1万美元。该系统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传感器、车载平台和线控系统(线控底盘)。在线控系统方面,易成智行通过自主研发的“规控感知一体化芯片加速”技术和“车载计算平台”,提高了规划控制算法的能力,提升了线控系统的信号延迟容忍度,从而降低成本。在定位方面,公司采用了核心定位算法“五源紧耦合厘米级定位”,只需购买卫星板卡并搭配性价比高的陀螺仪,无需购买惯性单元,从而大幅降低定位成本。
目前,无人驾驶市场仍主要集中在封闭道路上,但已开始逐步向街区及城市扩展。宋朝忠认为,无人驾驶市场已经进入一个转折期,出现了大量批量客户。预计未来无人接驳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0万辆,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需求量将超过100万套。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无人驾驶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快速发展。
易成智行于2017年成立后获得元征科技董事长刘新的天使轮投资,并于2019年完成遨问创投的Pre-A轮融资。目前,公司正在筹备A轮融资及IPO前期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