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领先全球,只是因为地狱级难度的路况?
作者头像
  • 千与千雪
  • 2022-05-05 15:00:17 8

话说,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听说“自动驾驶”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吗?

2015年,《卫报》曾发表一篇文章,预言从2020年起,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主流。该文章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10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这个预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同年,通用汽车、谷歌的Waymo、丰田和本田纷纷宣布将在2020年生产完全自主的自动驾驶汽车。此外,世界首富兼“美利坚舆论”领导者马斯克也曾表示,特斯拉将在2018年或2020年前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到了2022年,全球范围内并没有一辆民用的自动驾驶汽车真正上路。不禁让人好奇:“老马,我的无人车呢?”

不过,如果你真的想体验无人驾驶汽车,目前已经有商用的Robotaxi在运营,用户只需下载相应的APP即可打到车,体验与平时打网约车差不多。

今天我们就从Waymo和百度这两家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入手,看看它们的自动驾驶技术究竟如何。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是这两家公司?Waymo的母公司谷歌是全球最早涉足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之一,无论是专利数量还是测试里程,都在美国遥遥领先。百度则被誉为中国的自动驾驶企业摇篮,其Apollo系统连续两年被全球知名调研机构Guidehouse列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四大“领导者”之一,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

回到正题,我们来看看这两家公司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发展情况。

2010年,谷歌宣布了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服务计划。然而,当时各州的立法者对这种新型车辆持谨慎态度,不愿意让它上路。面对这种情况,谷歌不得不展开漫长的游说活动,最终在2012年获得了内华达州的自动驾驶汽车许可。尽管如此,最初的许可只是允许测试,并且不允许载人或运营。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逐渐意识到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并开始逐步放开限制。到2013年,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密歇根州相继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但测试期间车辆速度不得超过40公里/小时,并且车内必须配备安全员。

在此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政府放宽政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新技术不断进步,进而获得更多政策支持。这种模式在自动驾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5年,谷歌邀请一位盲人在德克萨斯州乘坐了完全无人驾驶的汽车,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完全无人驾驶的车正式上路。同年,Waymo在凤凰城启动了自动驾驶汽车运营计划,用户可以通过打车APP打到无人驾驶网约车。

百度从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领域,2017年推出了Apollo平台。截至目前,百度已获得中国自动驾驶测试牌照593张,其中载人测试牌照398张。此外,百度还在多个城市进行了商业化运营,其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载人订单量达到21.3万单。

2021年,百度成为中国首批获得北京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牌照的企业之一,并在当天开启了无人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这意味着,未来的百度Robotaxi运营载客时,主驾可以无安全驾驶员。

可以看出,自动驾驶行业除了技术竞争外,政策落地的速度和成熟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例如,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在2022年3月发布了一份“最终规则”,规定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将不再需要手动驾驶控制系统,这意味着未来可以生产没有方向盘的民用汽车。

在国内,中国已经发布了多项相关政策,从道路测试、基础设施建设到数字交通等多个方面确保自动驾驶行业的全面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40多个城市建立了自动驾驶示范区和先导区,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此外,中国复杂的道路环境也使得自动驾驶在中国的测试更具挑战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百度在单车智能、监控冗余和平行驾驶三个层面全面发力,确保乘客的安全和乘坐体验。

总的来说,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行业发展,中国已经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百度在技术、产品和运营方面都领先于Waymo,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未来,除了政策的支持,企业们的商业化能力也将是关键。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千与千雪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路况中国难度地狱驾驶领先只是因为自动全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