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C奖”展播七:无人驾驶新概念智能农机
作者头像
  • VR360
  • 2022-12-04 08:18:54 3

【导读】 为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组委会首次与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天津市智能科技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举办了“WIC智能科技创新应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活动重点关注“智能制造”领域,涵盖关键技术及核心基础部件、智能化装备和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系统(数字化工厂车间)三大领域。活动共征集到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的186个案例,覆盖27个行业。经过严格的评审流程,最终评选出10个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将通过官网、官微等平台陆续展示,以推动创新应用的普及,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本期案例概述】 本期介绍的是十大优秀案例之一,属于智能化装备领域的无人驾驶新概念智能农机。这款农机的核心技术包括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和农业机器人。这款无人驾驶新概念智能农机由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主要目标是通过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提升农机的智能化水平,使其能够全天候精准作业,从而提高作业的安全性、精准度、经济性和效率。目前,这款农机已达到L4级的世界领先智能化水平,并实现了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其应用场景涵盖了耕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收获、秸秆还田等农业生产全过程,并能够适配20多种不同的农具。此外,这款农机还可以显著减少作业人员数量,实现一人对多机管理,解决“老机手”短缺的问题,并且能够承受连续、高强度、长时间作业的需求。


【本期案例详解】

一、智能农机研发创新,赋能“耕、种、管、收”全场景

当前国内无人农机大多处于L1级自动导航水平,主要集中在“能走直线”的阶段,仍需熟练驾驶员操作。国外L4级无人农机已开始商业化使用。我国农机市场现阶段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在大功率拖拉机上的液压元件、智能操作系统、CVT等核心零部件仍需进口。

中科原动力专注于农机智能自主无人系统技术的研发,围绕作物“耕、种、管、收”各个场景,研究复杂农田环境下的感知、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推出了北斗无人驾驶新概念智能农机。这款农机集成了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农机具协同控制、系统核心架构及功能模块开发。

国内现有的大部分L1级自动导航产品,大多基于卫星导航的巡线控制和线控转向,需要驾驶员控制油门、离合、制动、档位以及操作农具,且卫星定位信号时常不稳定,导致无法连续作业。无人驾驶新概念智能农机则基于北斗卫星组合导航,结合激光/视觉SLAM技术,达到了L4级的国际领先水平,确保全流程无人作业的稳定、精准和高效。通过精准苗垄识别、作物杂草区分、障碍物检测与识别等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作业效率,保障作业安全。

无人驾驶新概念智能农机适用于80-150马力段的拖拉机,符合国四排放标准。它配备了360°融合感知系统和北斗全无人驾驶系统,同时支持5G通信技术,提供全自主无人驾驶、近场遥控驾驶和远程遥控驾驶等多种驾驶模式。该产品具备全地形最优作业轨迹生成能力和智能决策控制算法,可以实现轨迹跟踪、自动调头、安全避障和农机具协同操控等功能,从而完成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二、实现规模化应用,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

无人驾驶新概念智能农机已经在北大荒集团、中粮集团以及多家现代农机合作社等单位的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截至目前,中科原动力系列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广西等地累计无人标准化作业面积超过10万亩,获得了北大荒集团、中粮等十多家标杆客户的认可,并与多家农业公司以及超大型农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该产品参与的蔬菜规模化生产人机智能协作技术被选为“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并通过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顺应农业科技现代化趋势,走在智慧农业前列

农业无人化、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据国际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七百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两位数。随着国内农机产业升级进程加快,品质优良、智能高效的农机品牌将具有明显优势。

无人驾驶新概念智能农机不仅能够大幅提升耕种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还能显著提高土地、种子和化肥的利用率,解决了传统人工耕种带来的平整度不一的问题。与传统农耕相比,这款农机不仅可以延长耕作时间,还能提高农耕生产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对缓解我国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农机智能化领域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社会价值。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VR360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展播农机新概念驾驶无人智能WIC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