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智能建筑领域的巨头Katerra宣布关闭运营,这一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震惊了整个行业。数以千计的员工面临失业困境。成立于2015年的Katerra,拥有硅谷背景的豪华团队,包括前伟创力CEO Michael Marks、银湖合伙创始人Jim Davidson,以及Wolff Company的执行董事长Fritz H.Wolff。短短几年内,Katerra完成了7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20亿美元,其中软银连续三年对其投资,总额达18亿美元。
业务模式创新:数字化施工的尝试
Katerra标榜的是数字化施工,其与传统建筑商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装配式建筑+平台一体化”模式。一方面,Katerra自建工厂,将建筑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在工厂预先制作,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然后将这些部件运送到现场进行快速组装。据报道,Katerra的第一家工厂专门用于制造可通过RFID芯片追踪的预制构件,如墙板和地板。另一方面,Katerra整合了设计、生产、施工、采购、物流等整个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旨在降低流通成本,缩短建造周期。
梦想与现实的碰撞
尽管Katerra曾被视为建筑行业的“吸金怪兽”,其估值一度高达40亿美元,创始人Michael Marks预计公司将在2020年实现盈利,并可能于2021年后上市。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据《Real Deal Miami》报道,截至2019年底,Katerra承诺的26个项目中有12个未能按期完成。内部爆料指出,成本超支问题频发,如在华盛顿州科克兰德的一个项目,实际成本比预算超出5000万美元。管理层动荡,CEO和CFO频繁更换,联合创始人Fritz H.Wolff的离职,以及全球疫情的影响,共同导致了资金链的断裂。
在Katerra的故事背后,智慧建筑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中国的数字化进程虽在加速,但在建筑等传统行业中的数字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被认为是所有行业中最低的。
市场潜力与政策支持
2019年,中国建筑业实现的增加值高达7090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6%。面对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低下的现状,政策层面给予了积极回应。2020年,住建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集成5G、AI、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智能建造产业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企业布局与绿色建筑趋势
腾讯云、美的、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智慧建筑领域,展示了行业广阔的前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建筑将成为趋势。建筑商们需顺势而为,规划新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智慧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孤岛、数据烟囱、重复投资、重建设轻运营等问题依然存在。行业标准规范的不清晰也限制了技术的深度应用。然而,尽管面临重重挑战,智能建筑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建筑企业、建筑信息化企业、建筑运营方都在寻求借助智慧建筑实现新一轮的转型与升级。
结语
Katerra的兴衰不仅是一次行业的警示,更是对智慧建筑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反思。通过整合科技力量,优化管理模式,加强行业协作,制定明确的标准规范,智慧建筑行业有望克服现有挑战,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