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可穿戴设备痛点,生物医学“多面手”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头像
  • 程曼
  • 2021-07-16 00:00:00 3057

健康科技新纪元:智能穿戴设备与生物医学技术的融合

自2000年至2016年间,全球预期寿命显著提升,健康预期寿命亦从59岁延长至63岁,这得益于全球医疗健康服务的现代化与优化。年轻一代受益于智能健康监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和数字健康领域的创新,这加速了数字医疗健康行业的壮大。

当前,尽管可穿戴设备市场持续繁荣,但小型设备面临着功耗、续航能力和精度之间的挑战。随着监测项目与功能的扩展,如心率监测、运动追踪、血压测量以及移动支付等,对内部集成电子组件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聚焦ADI公司的ADPD4000单芯片生物医学模拟前端,探讨其在解决可穿戴设备集成挑战方面的独特优势。

创新解码:如何应对功能与体积的矛盾?

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了3.365亿件,同比激增89%,市场呈现稳定上升态势。随着健康管理功能的深化,可穿戴设备内传感器、芯片等组件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引发了一系列复杂问题。例如,集成心率监测与运动追踪功能可能要求多个专用模拟前端执行测量,从而导致设备尺寸扩大、功耗增加及成本上升。这时,一个能够连接各类传感器的高效信号链成为关键。

ADI ADPD4000:填补市场空白的全能解决方案

ADI公司推出的ADPD4000采用高度灵活的架构,有效解决了当前市场的需求缺口。该设备不仅提供生物电势和生物阻抗读数,还能管理光电测量前端、引导LED和光电二极管,配备温度传感器和开关矩阵,灵活适应单端或差分电压信号输出。通过编程,ADPD4000能够针对特定传感器设置12个不同的时间带,确保测量精度和效率。

ECG测量的革新:ADI ADPD4000助力精准监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率监测与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可穿戴ECG设备凭借其便携性受到青睐,然而,如何保证测量精度一直是行业难题。ADPD4000通过测量检测电容上的电荷,而非传统电压输入,实现了对ECG信号的高精度捕捉。其固有的抗干扰特性,使得ECG测量不受皮肤与电极接触阻抗变化的影响,无论电极质量如何,都能提供一致的测量结果。相较于其他解决方案,ADPD4000在功效比和功耗方面表现出色,仅需150μW至200μW,特别适用于注重功耗的可穿戴设备。

多功能性:ADPD4000在健康监测中的广泛应用

除了心率监测,ADPD4000还支持呼吸、血压、温度、皮肤电导率和身体成分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其多功能性体现在对光学测量和生物阻抗测量的支持上,能够同时使用多个波长进行测量。通过ADPD4000的高效能双通道传感器输入级、激励通道、数字处理器和时序控制,设计人员能够应对更多样化的健康监测需求。

结语: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变革

随着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的普及,医疗服务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健康信息在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推动更广泛的设备普及,设计人员必须综合考虑成本、尺寸和功耗等因素。ADI公司的ADPD4000以其卓越性能,展现了在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领域的巨大潜力,成为推动医疗科技革新的重要力量。

    本文来源:与非网
责任编辑: : 程曼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痛点多面手穿戴生物医学解决如何设备成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