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和自动识别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RFID标签、条形码、二维码到手持或固定位置扫描仪及成像仪,这些工具不仅能够即时生成数据,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还促进了无人机和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强了仓库自动化水平。
技术的飞跃与普及
德勤供应链和网络运营董事总经理克里斯·黎曼指出,这项技术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劳动力短缺挑战下,企业持续加大对此类技术的投资,旨在实现自动化仓库的理想状态。根据MHI与德勤联合发布的《创新驱动弹性》年度行业报告,全球超过一半的供应链相关企业正增加或大幅增加对传感器和自动识别技术的投入。
更低的成本与更先进的标签
在过去二十年间,RFID标签的普及受到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的双重推动。早期,黎曼预计每个标签需5美分,而如今,低端市场的某些标签价格已降至每枚10美分左右,接近他的预估。这些成本更低、功能更先进的标签在仓库与零售环境中的应用广泛,为商家提供了全面库存视图。它们让零售商能够精确掌握各店铺的库存情况与存储位置,从而做出更为灵活的销售决策。
加速的数据处理
工业铭牌与标签供应商Metalcraft的首席运营官凯尔·贝梅尔强调了摄像头在数据收集方面的进步。RFID标签的灵敏度提升,集成电路性能增强,使得标签更小巧、成本更低。近期的供应链问题进一步推动了成本的上升。预计双频RFID标签将得到更广泛的采用,支持仓库进行远距离读取,同时智能手机用户也能通过近场通信接触标签信息。这一技术潜力无限,如通过智能手机靠近标签查看温度或历史数据,甚至参与促销活动,获取商品详情。
全球物流集团DHL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副总裁阿德里安·库马尔分享了DHL在视觉识别机器人(AMR)领域的创新实践。从2017年的首次部署到2020年的扩展应用,AMR技术不断进化,特别是在视觉识别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成本下降促使更多传感器被集成至机器人,使其变得更为智能,能够看到更远的距离并拾取更多物品。
展望未来,黎曼指出,尽管对人类而言直观的操作,如在超市货架上挑选商品,对于机器人而言仍是一个挑战,但这正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下一步。随着传感器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机器人将能够更好地与人类协作,不再局限于固定的作业区域,实现更高效、智能的物流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