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5G与4G市场的界限正逐渐清晰,然而,三大电信运营商在5G网络建设上的进展却明显慢于4G时代。相较于4G的“革命性”普及,5G的推广并未采取同样的激进策略。主要原因是高频频段限制了5G基站的覆盖范围,使得5G基站需要更为密集的部署,数量也相应增加。
目前,5G行业的导入阶段正在展开,预计在2022至2023年间,5G消费级应用将迎来显著增长。尽管在过去两年(2019年及2020年)4G手机的出货量仍超过5G手机,但运营商的紧迫感日益增强。他们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巨额的资金投入,还有4G手机庞大的存量市场。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 12热销,完全得益于5G技术带来的机遇,而即将到来的iPhone 13是否能延续这一趋势,则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对5G需求的反应。
全球芯片短缺问题已成行业共识,其对手机出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4G移动芯片价格的持续上涨,促使国内手机厂商在第三季度加大了对4G智能手机芯片的采购力度。这一举动背后,是国内5G智能手机领域利润的下滑乃至潜在的库存过剩风险。这一策略的保守性,可能是在为应对即将到来的iPhone 13带来的新冲击做准备。
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合作共建700MHz 5G网络,业界普遍认为,一旦建成的约48万个700MHz 5G基站能够形成全国性的广泛覆盖网络。相比之下,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则选择了以2.1GHz频段建设5G网络。目前,市面上支持700MHz和2.1GHz的5G手机数量有限,而国产5G手机大多支持2.6GHz、3.5GHz、4.9GHz频段,这是市场上的一大缺口。随着未来针对iPhone 13的竞争加剧,国内5G手机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700MHz频段之所以被喻为“5G黄金频段”,关键在于其频率低、波长长,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和较低的传播损耗,以及强大的穿透能力,非常适合实现大范围的连续网络覆盖。
5G服务已成为推动用户更换设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5G网络建设的缓慢进展延长了这一过程。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历来复杂多变,不存在单一主导者的情形。4G智能手机的退出是一个渐进过程,未来的手机市场或许会出现以旧换新的新玩法,作为推动市场发展的一种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