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无源物联网芯片已准备量产,要革谁的命?
作者头像
  • 飞机plane
  • 2023-02-08 00:00:00 3056

近期,物联传媒独家获取了重要信息:华为与中移动去年共同提出的“蜂窝无源物联网技术”,其代表性的标签芯片已在年初成功研发,并具备与5G基站进行数据交互的能力。这一消息对于专注于无源技术的物联网专业人士及RFID等相关产业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重大突破,尤其是在无源标签市场规模即将突破千亿元之际,更是引发了一股震撼效应。

对此,物联传媒特地联系了研发出该芯片的企业——智汇芯联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入探讨了技术的实现方式、产品功能、与传统无源芯片的比较以及可能带来的产业变革。

技术创新亮点

传统无源物联网技术自问世以来,凭借无需电源的特点,满足了众多低功耗通信需求。当前,包括RFID、蓝牙、Wi-Fi、LoRa在内的多种通信技术均在探索无源解决方案,而基于蜂窝通信概念的技术则于去年首次亮相。据透露,“蜂窝无源物联网技术”由华为与中国移动在去年6月提出,旨在针对RFID技术的局限进行革新,具备更广泛的运用范围、更低的成本与功耗、支持定位功能和局域/广域组网等优势。然而,此后关于该技术的消息似乎陷入了沉寂。

令人惊喜的是,相关产品的研发进程并未止步,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技术细节解析

我们对智汇芯联微电子进行了深入采访:

Q:贵公司提到的“蜂窝无源物联网”与eIoT标准有何关联?

A:基于5G通信技术的无源物联网即为“蜂窝无源物联网”,我们已成功研发配套的标签芯片。

Q:贵公司的无源物联网芯片与现有产品有何不同?能实现哪些功能?

A:我们的芯片主打无源标签应用,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标签能够与5G基站进行数据交互,5G基站也能对其执行数据操作,相较于传统的无源RFID芯片,实现了更远的传输距离。

Q:与传统无源RFID芯片相比,该芯片有何优势?解决了哪些痛点?

A:该芯片不仅具备RFID芯片的功能,还具有以下优势: - 支持更远的通讯距离,在近距离时则表现出射频性能更好,标签识别率更高。 - 在复杂环境中,如金属、液体等对能量传输影响较大的介质中,表现出极强的抗干扰能力,识别率高于传统无源RFID。 - 应用便利性显著提升,无需额外设置专用读写器,可直接利用现有的5G基站网络,降低了系统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 - 结合各类无源传感器,实现多种数据(如压力、温度、热量)的采集,并通过5G基站接入数据网络,拓宽了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成本考量

虽然成本略高于传统无源RFID芯片,但鉴于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和价值提升,成本的增加显得微不足道。智汇芯联微电子始终将成本优化视为目标之一,特别是针对需要极低成本支撑的应用场景。

产业链分析

在产业链层面,该芯片与传统无源RFID类似,包括芯片厂商、封装厂商、读写器设备厂商等。智汇芯联微电子作为芯片厂商,负责芯片设计,由下游标签封装厂商生产,封装工艺虽较复杂,但无需专门的读写器,只需利用5G基站即可。

市场前景

新款无源物联网芯片的问世,标志着技术迭代的新阶段,其功能、实用性和便利性超越了传统无源RFID技术。尽管新技术的引入并不完全意味着对现有技术的替代,而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但无疑为无源物联网、RFID、标签产品等产业带来了革新性的影响。

总结

技术的不断演进是科技领域的常态,上游芯片技术的革新必然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智汇芯联微电子成功研发的蜂窝无源物联网芯片,有望为无源物联网、RFID等领域注入活力,推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的多样化。从长远来看,这一技术的推广将促进产业格局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强大、更便捷的功能性服务。因此,与其担忧新技术带来的挑战,不如积极拥抱变化,促进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创新。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责任编辑: : 飞机plane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无源量产蜂窝联网芯片准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