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尾声,华为Mate 60 Pro携国产芯片强势回归,与紧随其后的苹果最新iPhone系列共同激活了久违的智能手机市场热度。专业拆解揭示,Mate 60系列采用了高比例的国产芯片及部件,尤其是射频前端模组的国产化突破,标志着华为重返5G舞台的关键一步,凸显了国产射频前端芯片厂商的重要贡献。
近年来,射频前端产业在疫情、经济波动、终端需求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一度处于蛰伏状态,等待市场复苏的信号。同时,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行业需要在下一个增长周期到来前,思考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以确保可持续性。
随着5G的普及,射频前端芯片在智能手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全球市场快速扩张。中国企业在终端市场发展及国产替代浪潮的推动下,成为投资热点。近年来,多家创业公司在开关、PA、WiFi FEM、滤波器等领域涌现,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生态。根据集微咨询的数据,中国射频前端器件在全球市占率已超10%,在某些领域,国产化率接近25%。
国产射频前端产业虽取得显著进展,但在高端集成方案上仍有较大差距。开关、PA、WiFi FEM、滤波器等细分领域虽有企业崭露头角,但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频发,对初创企业造成较大压力。高端集成模组如L-PAMiD的国产化率相对较低,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挑战。
面对市场寒冬与资本寒冬的双重考验,企业需寻求差异化发展,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转向模组化、高端化是国产射频前端产业的必然选择。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逐步向更高集成度的模组产品迈进,以优化营收结构和利润水平。同时,初创企业需聚焦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避免陷入低端市场的价格战。
5G技术的演进对射频前端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支持更多频段、更小尺寸、兼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模组化成为发展趋势,从FEMiD、PAMiD到L-PAMiD等不同类型模组应运而生。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卫星通信、AR/VR等新兴应用的兴起,以及6G、5G Redcap、WiFi 7等新技术的出现,射频领域迎来新的增长点。
尽管面临市场低迷和资本回归理性的挑战,国产射频前端产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潜力。通过技术革新、市场定位和产业整合,企业有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突破。未来,射频前端产业将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持续释放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