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即将在2024年初启动首个百亿亿次级超级计算机JUPITER的部署,旨在与中国和美国并驾齐驱,跃进全球高性能计算领域。
核心焦点:
- 地点与合作伙伴:JUPITER坐落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由欧盟与私营部门携手成立的欧洲高性能计算联合项目(EuroHPC JU)共同开发。
- AI应用潜力:据于利希超级计算中心负责人托马斯·利佩特教授透露,该超级计算机在8位运算环境下,预期能实现超过90 exaflops的速度,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AI超级计算机。
- 独特设计与组件:JUPITER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Booster模块与Cluster模块两大核心部分。
- Booster模块:搭载约2.4万个英伟达GH200 GPU,为人工智能与模拟任务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
- Cluster模块:配备欧洲制造的SiPearl新型Rhea处理器,专注于处理高内存带宽需求的复杂工作负载。
- 集成与操作系统:模块将整合至节能液冷技术的BullSequana XH3000平台,并由ParTec的ParaStation Modulo操作系统管理运行。
- 跨领域贡献:JUPITER的构建汇聚了ParTec、Eviden、SiPearl与英伟达等公司的智慧,将为欧洲科研提供最前沿的AI与高性能计算资源,助力各学科边界探索与创新,覆盖从气候科学到量子计算等领域,在全球科学界占据领先位置。
- 性能展望与能源考量:SiPearl公司首席执行官菲利普·诺顿指出,若无更快机器挑战,JUPITER极有可能位居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之首。同时,他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预计JUPITER运行三年的总成本约为5亿欧元,其中电力成本约占每年1亿欧元。
结论
JUPITER的部署标志着欧洲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不仅提升了其在全球科技竞赛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展现了在AI与绿色计算方面的前瞻视野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