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国家战略概述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工业与信息化部以及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该文件旨在推动“车网互动”技术的全面发展,着重于新能源汽车双向充放电领域的创新与实践。
发展目标:
短期目标(至2025年):构建起初级的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并优化充电峰谷电价机制,推进市场机制建设。预计在试点城市中,新能源汽车充电电量至少60%将在低谷时段完成,私人充电桩充电电量达80%以上在低谷时段,初步验证了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资源的潜力。
长期愿景(至2030年):建立完善的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市场机制高度成熟,智能有序充电普及,新能源汽车成为电化学储能体系的核心部分,为电力系统提供千万千瓦级的双向灵活性调节能力。
关键任务概览
核心技术攻关
- 动力电池技术:聚焦于提高电池循环寿命,确保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电池在高频度双向充放电工况下的安全性能提升。
- 车网互动系统:研发高可靠、高灵活、低能耗的系统架构及双向充放电设备,包括光储充一体化、直流母线柔性互济等关键技术,以及海量分布式车网互动资源的精准预测与聚合调控技术。
标准体系建设
- 快速推进:加速车网互动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优先关注有序充电场景下的交互接口、通信协议、功率调节、预约充电、车辆唤醒等关键技术标准,争取在2025年底前完成双向充放电场景下关键技术标准的制修订。
- 配套体系:同步完善标准配套检测认证体系,确保智能有序充电标准在车辆生产、充电桩生产、报装、验收等环节得到有效实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合作,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市场机制与电价优化
- 电价政策:鼓励实施居民个人桩的独立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构建差异化的价格体系,确保2025年底全面应用居民充电峰谷分时电价,激发各类充换电设施的灵活调节潜力。
- 市场机制:建立车网互动资源聚合参与需求侧管理和市场交易机制,优化辅助服务机制,丰富交易品种,扩大参与范围,提高车网互动资源参与需求响应的频次和规模。
实施与示范
- 综合示范: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与园区、楼宇、家庭等场景的高效融合模式,优先打造面向公共服务车辆的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鼓励电网企业与充电企业、整车企业合作开展居住社区双向充放电试点。
- 商业模式:探索双向充放电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完善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双向充放电车辆的电池质保体系,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支撑保障能力
- 电网企业角色:将车网互动纳入电力需求侧管理与电力市场建设,支持电网企业开展车网互动管理,优化电网需求侧管理与电力调控平台功能,提供基础支撑与技术服务。
- 技术创新与配套:加快完善车网互动配套并网、计量、保护控制与信息交互要求与技术规范,探索独立计量方案,优化电网清分结算机制,支持车网互动负荷聚合商直接参与电力市场。
此战略旨在通过多方面努力,构建一个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体系,为推动绿色能源转型与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供关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