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机器人产能扩张看国内外厂商如何博弈
作者头像
  • 韶华杂谈
  • 2021-06-29 16:31:00 3083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四大巨头加速本土产能布局

自2015年起,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四大领军企业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及库卡纷纷加大在中国的产能建设力度,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ABB:机器人超级工厂

ABB在中国投资高达1.5亿美元,在上海启动了机器人超级工厂的建设,预计在2021年底正式运营,最大年产能可达10万台。

发那科:生产基地与智能工厂

发那科投资1亿元建立生产基地,至2020年实现了约4万台的年产能。此外,发那科投资15.8亿元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基地——“超级智能工厂”,预计到2023年月产能将达到约1.1万台。

安川电机与长盈精密:合资战略

安川电机携手长盈精密组建合资公司,目标是到2021年实现年产能约1万台,进一步强化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库卡:双厂协同

库卡在上海及佛山两地增设工厂,已成功投产,截至2020年,上海与佛山工厂的年产能合计最高可达约5万台。库卡还规划了佛山二期工程,预计在2024年竣工后,年产能将跃升至10万台。

国内供应商加速扩产,推动高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国内主要工业机器人供应商也加快了产能扩张的步伐,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埃斯顿在九龙湖厂区的一期机器人生产线,年产能已达到9000台,未来投资10亿元建设的智能工厂即将投入运营,投产后产能有望增至约1.5万台。

埃夫特的实际生产量约为2000台,计划于2021年启动“标准化焊接机器人工作站产业化项目”,项目完成后,年产能将新增约5000台焊接机器人。新时达的多家工厂正全面投产,年产能可达2万台,同时提供机器人柔性工作站500套,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

拓斯达的产能已达到1.2万台,江苏基地预计在9月底完成竣工并投入使用。公司投资33亿元建设的东莞拓斯达智能设备总部基地,将专注于研发和制造工业机器人、注塑装备、CNC设备等高端制造装备,预期达产后年产值约70亿元。

至2020年,国内主要供应商的年产能合计约为4万台,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25万台,彰显出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与销量双增

近年来,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与销量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2015年至2020年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从3.3万台增长至23.7万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8.3%;销量则从6.9万台攀升至约17万台,复合年增长率达19.8%。2015至2017年间,销量增长尤为迅猛,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50.4%,主要得益于政策补贴的密集推出以及自动化产品价格的下降,带动了汽车、3C等行业自动化市场的快速发展。

然而,2018至2019年间,受政策补贴减少及贸易摩擦影响,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有所放缓,至2018年甚至出现负增长。但自2020年下半年起,随着制造业回暖及产业升级的推动,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全年产量与销量分别为23.7万和17万台,同比增长约27%和21%。

国产替代加速,龙头表现亮眼

在工业机器人市场,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2011年至2020年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从2.3万台增长至约17万台,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25.1%;其中,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从约800台增加至约5万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8.3%,远超国内整体销量增速约33个百分点。同期,市场渗透率由3.5%提升至29%,增长了25.5个百分点。埃斯顿作为行业龙头,工业机器人销量从约1000台增长至约6000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6.5%,远超行业平均增速约41个百分点,市场渗透率亦从约1%提升至4%,增长了3个百分点。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韶华杂谈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产能博弈机器人扩张国内外厂商工业如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