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在最近落幕的全国“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上,智普AI研发的科普机器人板块展现出了强大的解答能力,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不仅能够回答大量的科普知识,小科还展示了其创作诗歌及展开开放式对话的才能。机器人何以拥有如此广泛且专业的知识库?背后的技术支撑是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小科的奥秘。
凭借超凡的智能大脑实现知识推理
“实际上,尽管小科拥有可爱的人形外观,但它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它的核心技术在于一个能进行认知、理解和学习的AI大脑,赋予了它推理的能力。”负责该项目的智能AI工程师谭棋洋解释道。谭棋洋指出,这个“AI大脑”的构建依赖于悟道2.0这一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这是中国首个万亿级智能模型,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等机构共同研发而成,参数规模高达1.75万亿,超越了之前世界纪录中的1.6万亿参数。
打造全球顶级的智能模型
据透露,悟道2.0不仅是国内首个万亿级智能模型,还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模型,它集合了多个机构的力量,包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等,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
迎接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到来
“当前,以GPT-3和Switch Transformer为代表的大模型布局正成为全球趋势。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即将来临,它们将如同电网一样,为社会提供智慧能源,成为基础设施的核心。”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教授如是说。专家认为,借助智普AI的数据和知识驱动的AI框架,数字人已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并初步掌握了逻辑推理等高级认知技能。
扩展至更多应用场景
除了在科普领域大放异彩,小科的“AI大脑”还能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在9月的中关村论坛上展示的“冬奥会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该项目由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残联发起,得到了科技冬奥专项的支持,并由智谱AI、凌云光和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建设。这个系统以虚拟形象呈现,能够实时将主持人的语音转换为手语,在屏幕上进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