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政策助力机器人行业扬帆起航
作者头像
  • 罗瑄
  • 2022-01-28 14:26:00 3039

机器人产业:创新引领,迈向高质量发展

行业概览与成就

机器人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明珠,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水平。在过去五年,“十三五”期间,中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显著进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从2016年起,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约15%,彰显了行业的蓬勃活力。

展望“十四五”:新规划与愿景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发布,机器人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制定的规划,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中国将不仅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的核心地带,还将成为高端制造的集散地和集成应用的高地。规划提出,到那时,机器人产业的年均增速需达到20%,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需提升至450台/万人,较目前的水平显著增长100%。

业界反响与挑战

这一规划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激励着行业内的企业积极布局。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实现规划目标,推动中国机器人行业进一步发展,成为当前行业的关键议题。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借势扬帆,开启新一轮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在2021年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百度展示的“EasyDL手势识别机械臂”吸引了众多目光。基于百度EasyDL平台定制的手势识别模型,这款机械臂通过软硬件集成实现了高效的手势识别与实时互动,大幅提升了工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它不仅能够替代人工质检岗位,还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产品检验、分类等工作,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八年位居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其应用范围涵盖了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多个行业,显著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从7.2万台增长至21.2万台,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1%。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的增长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被视为衡量国家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指标。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元,中国大陆的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246台/万人,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的126台/万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将以约20%的速度增长。

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崭新机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无接触经济模式日益受到重视。智能接待、无人清洁、无人配送、无人零售等服务机器人需求激增,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达闼科技创始人黄晓庆指出,服务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加速渗透,显示了市场潜力的巨大。

投融资热度攀升

2021年,机器人行业的投融资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服务机器人领域。据统计,这一年服务机器人领域的融资总额和笔数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达闼机器人在4月份完成了一轮超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成为了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未来发展方向

规划中提出,未来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大量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构建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这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产业正朝着更加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旨在在全球舞台上展现更强的竞争力。

结语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向着更高目标迈进。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全球竞争格局,中国机器人产业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致力于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罗瑄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扬帆起航助力机器人政策行业十四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