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即将开启
作者头像
  • 孔德虹
  • 2023-01-28 17:25:00 3077

"智能+时代"应用战略方案

引言

当前,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正在深刻重塑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指引,以及《“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具体部署,为了进一步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现特制定此“智能+时代”应用战略方案。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统筹兼顾发展与安全,面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社会经济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通过应用牵引、典型示范与基础支撑相结合的方式,动员政府、地方与行业力量,以产品创新与场景推广为核心,分类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构建机器人发展与应用生态,增强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自立自强,为建设制造强国与数字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支撑。

主要目标:至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基准年实现双倍增长,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在各行业应用深度与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聚焦十大应用领域,实现超过一百项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与解决方案的突破,推广二百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与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智能+”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与试验验证中心。各地结合自身行业与地域特色,开展“智能+”应用创新实践,搭建国际与国内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机器人应用推广氛围。

深化重点领域“智能+”应用

  • 经济发展领域:研发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磨抛等机器人新产品,加速机器人技术在汽车、电子、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医药等行业的渗透,以及在卫浴、陶瓷、光伏、冶炼、铸造、钣金、五金、家具等细分领域的应用。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打造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发展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系统,助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 社会民生领域:研发耕整地、育种育苗、播种、灌溉、植保、采摘收获、分选、巡检、挤奶等农业作业机器人,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的喂料、清污、消毒、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畜产品采集等机器人产品。推动机器人与农田、农艺、品种的融合,实现信息在线感知、精细生产管控、无人自主作业与高效运维管理。打造丘陵山区、大田、设施园艺、畜牧水产、贮运加工等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推进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与生产装备的智能化改造,促进机器人与农业种植、养殖、林业、渔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支撑智慧农业的发展。

增强“智能+”应用基础支撑能力

  • 构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产业与用户单位共建机器人应用领域创新联合体与创新中心,共同参与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深入挖掘潜在应用需求,共同开发适用性强的机器人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

  • 建设应用体验与试验验证中心:依托用户、机器人企业与系统集成企业,建设涵盖家用、商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场景的体验中心,提升用户体验,促进产品推广。依托用户、机器人企业与第三方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具备应用技术标准试验验证、质量检测、创新孵化能力的试验验证中心,积累应用数据,提升机器人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与易用性。

  • 加快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依托标准化技术组织,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推动跨行业标准互采。开展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流程、算法、接口、数据安全、人机交互安全等标准的制定与推广。针对特定行业需求,加强特殊安全要求与检测方法标准研究。推进机器人新产品通用技术规范、模块化设计与制造、应用安全与可靠性等标准化工作。

强化组织保障措施

  • 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成立协同推进工作小组,由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骨干企业、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研究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的相关制度与伦理,开展常态化监测与跟踪,构建适应各行业特点的监管体系。

  • 完善政策支持:各相关部门与地方应将机器人应用推广纳入科技创新、行业规划与产业政策的重点领域,提供政策、资金与资源支持,加大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科技部门与机器人发展应用部门应联合推动国家科技计划的创新成果转化,鼓励机器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适时评估机器人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促进受影响劳动者的转岗就业。鼓励国有企业与中央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建立容错机制,支持企业首次购买与使用。

  • 深化宣传交流:各地、相关企业与行业组织应及时总结应用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新经验,宣传有效做法,利用各行业相关大会与展会加强成果交流与展示。组织编写“智能+时代”应用年度报告与创新案例集,发布机器人重点技术和产品推广目录,推广线上应用展示平台。通过多双边合作机制,推进机器人产品与解决方案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共赢。

  •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与引进机器人应用领域的高端研发人才与标准化人才,加强国际交流,打造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鼓励企业、用户单位与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举办细分行业机器人应用技能竞赛,发掘与培养机器人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上述措施,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智能+时代”应用生态,促进机器人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孔德虹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印发机器人开启部门行动即将联合应用十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