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两会期间,四川与重庆两地携手推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引发了广泛关注。川渝两省市致力于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旨在打造世界级的制造业集群。过去三年,两地合力打造出四大万亿级制造产业,涵盖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与消费品领域。2022年,这四大产业的总产值规模合计达到5.43万亿元。
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中,先进自动化技术成为了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手段。早在2015年,四川就率先推出《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将智能制造工程列为优先发展目标,旨在到2025年将机器人产业的增加值提升至100亿元,推动“机器换人”趋势,通过创新的智能制造技术,增强各领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川渝制造企业将智能产线物流自动化作为下一步升级的重点方向。
面对人力资源压力,川渝地区制造业面临挑战。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高校毕业生流失比例达到24.6%,重庆则高达34.8%。四大产业背景下,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明显。川渝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至关重要。为此,两地在2023年人社协同发展会议上,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优化软环境,提升人才竞争力。MiR作为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的领导者,与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提供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辅助教学,培养智能制造升级所需的技术型人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即是成功案例之一。
基于四川日报的报道,川渝制造业市场持续扩大,多个优势产业表现强劲。为满足精细化、多元化的订单需求,企业需要提升生产柔性和敏捷性。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领导者MiR的AMR在DENSO等企业的应用,展示了其在柔性生产中的优势。AMR能够自主避障、实时规划路径,适应环境变化,高效执行物料运输任务,显著缩短生产周期。
在消费品行业,MiR AMR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通过自动化技术,包装、质检等环节的作业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以无限极为例,部署AMR后,生产率提高了3.5倍,同时有效提高了质量样本处理效率,确保了产品质量。
智能仓储系统的部署优化了物料进出库流程,提高了仓库管理效率。MiR与Modula的合作,结合自动化存储、拣货及物料搬运解决方案,实现了物料在生产、仓库间的高效流通,有效提升了仓库空间利用率和物料管理效率。
MiR自主移动机器人服务了川渝地区的众多制造企业,覆盖电子零部件、半导体、医疗、高新技术等多个行业。公司计划在5月10日参加重庆全球半导体产业博览会,并于5月18日出席中国电子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分享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助力川渝制造业实现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此外,MiR还将在成都举办复合移动机器人半导体行业应用交流会,探讨智能制造与自主移动机器人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前景。作为全球领先的移动机器人制造商,MiR将持续贡献其技术优势和行业经验,推动中国川渝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