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四年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尚属冷门,但现今依然面临极高的失败风险与有限的商业价值显现。顾捷,一位深谙此道的创业者,坚信未来十年内,这一领域将展现巨大市场潜力,然而,目前仍需巨大的勇气和资源投入以推进研发进程。
相较于轮式机器人,双足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面临着从平衡到打破平衡再到重新获得平衡的复杂过程,这要求“小脑”系统精确控制。顾捷指出,人形机器人的平衡能力、效率与多关节控制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轮式机器人无需考虑重心转移,仅需电机驱动即可前进,相比之下,双足机器人的设计则更为复杂。
傅利叶智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以1.65米的高度、55公斤的体重和40个自由度的全身体系,展示了其在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及抗冲击干扰等方面的出色性能。顾捷表示,随着GR-1不断迭代平衡与运动能力,当其稳定性和行走速度达到特定标准时,将能够适应更多环境,如在沙发上轻松坐起和站起,或在崎岖路面上自如行动。
顾捷强调,未来通用人形机器人将分为运动智能和认知智能两部分。运动智能的提升将使机器人具备跑酷能力,而认知智能的开发则需依赖多模态大模型,旨在赋予机器人常识、环境识别能力。当机器人具备认知能力,将能够与人类协同完成动作,理解指令,拆解任务,并独立完成特定任务,这将是下一代机器人的重要发展方向。
面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不确定性,傅利叶智能选择了70%的资源聚焦于通用人形机器人项目。顾捷认为,人形机器人不仅是概念,也是潜在的商业机会,尽管当前市场尚未充分显现价值,但他坚信,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与持续的投入,人形机器人终将走向广泛的应用。
顾捷的两次创业经验让他深刻体会到,创新之路往往充满挑战与枯燥。持续的产品迭代、细致的图纸绘制、与客户的紧密沟通,每一环节都需要耐心与毅力。此外,创业企业不仅要具备技术创新能力,还需明确商业路径,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在顾捷看来,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从危险场景应用到商用乃至家庭普及,每一步都值得期待。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在电网巡检、矿山作业等领域率先落地,随后逐渐进入商用市场。家用场景的普及则需更长时间,但随着中国强大的工程师资源、创新能力与全产业链优势,国产机器人的发展速度有望惊人。顾捷坚信,通过不断迭代与创新,机器人产业将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