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8月16至21日举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盛大召开,汇集了159家企业的近600款机器人产品,以及一系列主论坛、专题论坛、博览会与相关赛事,吸引了320位来自政界、学界、产业界、金融界的高层参会。
大会亮点之一在于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深度融合,展现了机器人领域的创新趋势。其中,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被视作机器人“大脑”的升级,而人形机器人的显著增加更是吸引了广泛关注。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揭示,机器人产业正经历着共性与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机械、生物、材料等跨学科技术的融合促进了机器人技术的创新,智能化、高端化、生态构建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报告指出,新技术的融合加速突破,机器人应用领域持续扩展,大模型在增强机器人智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机器人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机器人生态系统的构建加速推进。
在博览会上,人形机器人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功能成为了焦点。从“古风诗人”到“赛博风情”的女性形象,再到“调酒师”等创意设计,展现了人形机器人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例如,EX机器人集团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不仅在外观设计上独具匠心,还在功能上实现了双臂操作,模仿了真实世界的复杂动作。此外,达闼机器人展台上的“七仙女”人形双足机器人,通过集成海睿云端大脑操作系统和多模态大模型RobortGPT,展示了“具身智能”的先进技术。理工华汇展台则展示了机器人在跳跃、跑步、抓取物品等方面的性能,强调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大会期间,专家们强调了大模型技术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化水平、自主决策能力、交互体验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设计更加注重软硬件的整合,旨在实现高度拟人化的交互体验,满足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需求。
据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1.9万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将达3762亿元。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当前许多厂商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原型机阶段,面临着技术迭代与商业化应用的双重挑战。面对这一局面,业界普遍期待未来几年内工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期推动人形机器人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释放其在生产、服务、娱乐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不仅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最新成就,更为业界提供了一个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交流创新理念的平台。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深化融合,未来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多可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