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农民失业?机器人全揽农活?
作者头像
  • 戴安琪
  • 2023-10-16 17:55:00 3013

农业黄金季节,全国迎来丰收忙碌期,正值金秋硕果累累之时,农业工作者们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紧迫的时间节点。当前,农业主力军集中在60、70年代,年轻劳动力相对匮乏,这使得大量作物收获成为了当务之急,对农业生产者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我国农业特征鲜明,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广,作物种类繁多,但同时面临劳动力不足、人均耕地少的挑战。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全周期漫长,对人力投入需求巨大。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农业从业者关注的核心议题。

在此背景下,农业机器人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农业生产难题的关键工具。农业机器人是一种智能装备,能够根据预设程序自动执行各项农业作业,具备感知、适应环境变化以及进行复杂决策的能力。相较于其他领域,农业机器人需面对更多不确定性,其工作环境复杂多变,任务难度大,因此对智能化水平的要求更高。

引入农业机器人,旨在构建科技与农业的桥梁,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一举措得到了政策支持,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机器人+”应用方案,旨在推动机器人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有人担忧,机器人是否会替代农民的工作岗位,答案是否定的。农业机器人并非旨在取代人类,而是通过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让农民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高附加值的工作。目前,农业机器人已在多个地区成功应用,展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正逐渐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它们不仅提高了作业质量,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还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强了作业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这对缓解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劳动力短缺、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为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机器人技术的引入不仅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了科技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农业机器人将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戴安琪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农活机器人失业粮食农民世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