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作者头像
  • 田川
  • 2023-11-05 21:51:05 3012

导览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3世界机器人报告》,中国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的市场,于2022年安装了290,258台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5%,刷新了2021年的记录。《亚洲时报》近期报道指出,机器人已成为提高生产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工具。在中国的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远超美国,达到了美国的12倍。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副秘书长陈丹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透露,尽管外资品牌如发那科、ABB、安川、库卡等“四大巨头”依然主导着中国市场,但其市场份额正在逐步下滑。自“十三五”规划启动以来,中国本土机器人产业快速成长,国产化替代进程不断推进。陈丹补充道,2012年时,中国市场90%的工业机器人均为外资品牌,而到了2022年,国产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达到37%。此外,中国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已出口至全球160多个国家。

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与控制器,构成了其成本的主要部分,约占整体成本的70%。其中,减速器(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的占比最高,约为35%。然而,这些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程度仍然较低,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TE智库》报告显示,随着国产化替代的深入,国内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零部件实现了逐步自主化,但在高端化方面仍需加强。以日本纳博特斯克公司的RV减速器为例,尽管国内已实现中小负载RV减速器的批量生产,但对于大负载的RV减速器,中国与日本的技术差距仍然存在。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着芯片依赖的问题。尽管对芯片制程的要求不高,为28纳米,但对稳定性与实时性的要求较高。陈丹指出,尽管中国在机器人芯片领域仍需依赖进口,但从技术层面看,完全实现国产化是可行的。此外,人才短缺也是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据评估,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大约落后10至15年。为了缩短这一差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个部门于年初联合发布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强机器人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当前,中国拥有300多家工业机器人研发与制造企业,其中约有10家领军企业。国产企业埃斯顿研发的大型负载机器人系列已在锂电、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而国产品牌埃夫特的工业机器人产销量已突破1万台。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田川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追赶机器人加速工业中国企业市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