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机器人产业盛会在安徽芜湖启幕】《环球时报》记者报道,来自中国科技企业及高校实验室的创新成果在2023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展示,展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活力。面对全球战略级的发展趋势,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旨在加速机器人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据统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机器人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6.6亿美元,同比提升23%。这表明,中国机器人产业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也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在国际机器人产业的竞争版图中,中国正以“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推动发展。一方面,中国依托庞大的市场和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机器人;另一方面,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人形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等领域积极探索前沿技术,与日本、德国等传统强国在某些细分领域展开竞争与合作。
尽管中国机器人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高端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仍面临挑战。国际顶级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较大,而国产机器人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研发投入高、成本控制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得益于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市场需求的迫切性以及“工程师红利”等优势,中国机器人产业具备了追赶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的潜力。
为应对人才短缺这一关键挑战,中国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途径,构建了多层次、全面覆盖的机器人专业教育体系,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本科教育到职业教育,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网络,为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机器人企业对中国市场保持了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例如,日本的安川电机和德国的欧德神思软件集团等跨国企业不仅继续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而且还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体现了它们对中国市场发展潜力的信心和对全球一体化合作的坚定承诺。
综上所述,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清晰,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正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