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繁荣离不开国际间的合作与共享。任何企盼长远成功的实体都无法独自研发所有技术。单打独斗不仅效率低下,且难以挖掘人类智慧的全部潜力。泰瑞达集团机器人部门全球总裁Ujjwal Kumar强调,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2008年,丹麦的优傲机器人首次推出了商用协作机器人,自此,协作机器人领域迅速发展。Ujjwal Kumar分享了优傲机器人母公司泰瑞达集团在机器人技术开发与应用实践中的宝贵经验。
泰瑞达集团成立于1960年,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致力于测试与工业自动化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其机器人部门囊括了优傲机器人与名傲移动机器人两家子公司,提供协作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产品。
协作机器人以其广泛的应用场景、易于操作的界面、简化编程流程和较低的部署成本,成为了人机协作环境的理想选择。优傲机器人去年推出的UR30协作机器人,重量达到63.5公斤,负载能力为30公斤,适用于机器监护、物料搬运及大扭矩螺丝拧紧等任务。Ujjwal Kumar表示,他们正在将英伟达的加速计算技术融入机器人中,使路径规划速度提升50%-80%。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专注于执行高重复性、低变化性的大规模生产任务,而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则使机器人能够适应非结构化环境,处理复杂而多样化的应用,替代人类执行重复、危险或脏乱的工作。高级机器人技术的目标并非取代人类,而是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特别是制造业和仓储领域。
优傲机器人平台上已集成了32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AI使机器人更为智能、灵活,具备更高的适应性,能够理解、决策并自主执行任务。引入语音识别和情感识别技术,可增强机器人与人类的互动体验。AI还显著提高了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持续学习和优化,确保机器人运行稳定、高效。
名傲移动机器人在3月发布MiR1200托盘搬运叉车自主移动机器人,利用英伟达GPU和多个处理器实时处理大量数据,实现路径调整和障碍物避让。3D视觉技术确保了托盘的精确识别与操作,大幅提高了分拣效率和精度。通过集成人工智能检测系统,该机器人性能超越传统技术,显著缩短了分拣与放置时间。
在MiR的自主移动机器人上,用户可开发自定义应用,类似于iOS系统的灵活性。Ujjwal Kumar指出,泰瑞达集团的成功秘诀在于开放平台和生态系统的力量,这使得公司能够快速引入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任何追求长期成功的实体都应认识到,仅靠自身开发所有技术是不可行的,因为机器人技术本身就是全球合作的成果,融合了德国的最新传感器技术、传动技术、电机技术以及硅谷的先进软件技术。
在中国市场,Ujjwal Kumar强调了本地化运营的重要性。他鼓励在价值链、产品、生态系统和服务方面深度投入,明确核心竞争力。中国团队在应用开发、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但创新质量方面仍需加强。Ujjwal Kumar认为,与美国和丹麦的顶尖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为泰瑞达集团提供了持续的创新动力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了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实现产品的本土化是关键一步。尽管这一过程尚未完全完成,但泰瑞达集团正坚定地迈向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