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与Discord合作,邀请AI聊天机器人Bard的热心用户参与交流,探讨AI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此过程中,产品经理、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不仅分享了AI的见解,还面对了一些质疑。Bard的高级产品经理Dominik Rabiej强调了对于大语言模型生成回复的谨慎态度,建议仅在创意、头脑风暴和编程领域使用。他指出,Bard的“仔细检查回复”功能对于识别潜在不准确信息十分重要。
在近期的讨论中,Rabiej明确指出,用户应独立验证大语言模型的输出结果,因为Bard和同类工具并非旨在提供资料查询或总结服务,而是生成文本。这一观点在7月的对话中被直接提出,他强调:“除非你能独立验证,否则不要信赖大语言模型的结果。我们希望达到您的期望,但目前并未实现。”
另一位产品经理Warkentin则着重强调了人性化改进的重要性,认为这将使Bard成为适用于所有用户的产品。他批评了在技术开发中过度追求复杂性和专业性的倾向,主张构建易于大众使用的工具。Warkentin呼吁:“我们需要的是服务于所有人的实用产品,而非仅限于专家的象牙塔之作。”
谷歌在7月扩大部署Bard AI工具时引入了“分享对话链接”的功能,允许用户将与Bard的对话导出并分享,以供他人继续交流。然而,X平台的分析顾问Gagan Ghotra揭示了一处安全漏洞:谷歌误将部分用户分享的链接编入搜索结果,导致敏感信息泄露。为此,Ghotra提醒用户在与Bard互动时避免分享私密内容,以防止信息外泄。
此次讨论展示了AI领域内对技术创新与伦理、用户隐私保护之间平衡的持续关注。Bard的开发者们通过公开分享内部讨论,不仅提供了对AI工具使用的指导,也反映了行业对于提升AI可靠性和透明度的承诺。同时,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AI应用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