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到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继续进步,智能硬件产品迎来了爆发期。服务机器人作为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交换枢纽,将终端、网络与云随时随地连接起来,成为了新技术集成最丰富的硬件之一。因此,继智能音箱在市场上大放异彩后,家用机器人成为了科技巨头们的下一个目标。
预计从2015年至2018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约39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1.07%。2018年的市场规模预计将接近130亿美元。在这场人工智能与家用机器人的竞争中,各行业的领军企业将如何展开角逐,小型企业又将如何在强敌环伺下求得生存?
家庭环境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其次是汽车内部环境。家用机器人主要用于家庭服务,如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监护等工作,此外,娱乐休闲机器人和教育陪伴机器人也是这一领域的组成部分。
家用机器人市场真正兴起的时间点可以追溯到2014年。那时,中国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政策和资本的支持推动了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当时的家用机器人在功能和价格上未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很多产品在面市前便夭折。
据统计,2016年全球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的销量约为680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25.93%。其中,家政服务类占比高达67.65%,娱乐休闲类占比为30.88%。家政服务类包括吸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泳池清理机器人、窗户清洗机器人等,销量约为460万台,销售额约为16亿美元。娱乐休闲类包括玩具机器人、教育训练机器人、娱乐用途机器人等,销量约为210万台,销售额约为9.8亿美元。家务和服务娱乐成为了家用机器人市场的两大主力方向。
今年4月,亚马逊被曝出正在研发家用机器人,预计将于2019年推向市场。这款机器人的项目代号为“Vesta”,取自罗马神话中掌管炉灶、火种和家庭的女神的名字。它将具备多种功能,包括基于亚马逊智能助手Alexa的对话式交互、运动检测和面部识别技术、基于视觉搜索的购物检测和个性化推荐、智能门锁功能以及情绪援助功能。
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也在积极布局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2017年4月,腾讯发布了小Q机器人第二代,主打内容生态,支持语音和触控操作,能够操控智能家居设备,并支持视频通话、天天P图和人脸识别等功能。除了自主研发机器人,腾讯还与优必选合作推出了智能家庭人形机器人Qrobot Alpha,与华硕合作推出了Zenbo Qrobot小布机器人,并在今年3月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 X。
对于亚马逊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的入局,科沃斯副总裁钱程认为,家用机器人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风口,巨头入局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面对更多、更强的竞争者,企业应专注于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并积极拥抱更广阔的平台和渠道。
除了互联网巨头,传统家电制造商也在积极布局家庭场景。海尔和美的都在开发扫地机器人和智能音箱,海尔还推出了用于教育陪伴的小帅机器人和智能管家机器人Ubot。美的除了收购了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外,还成立了美的机器人公司,并与安川在广东成立了服务机器人制造基地。
电子行业的老牌企业如LG和索尼也在积极布局家用机器人市场。索尼最近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签署了一项研发协议,旨在让机器人基于人工智能具备学习能力,能够协助完成家务,如烹饪等。机器人将采用多功能机械臂,并利用索尼开发机器狗“aibo”时积累的技术。虽然具体的产品概要和发布时间尚未确定,但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这些技术将逐步投入实际应用。
尽管家用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巨大,各大巨头纷纷入局,但这一领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市场上家用机器人主要分为家务型和娱乐陪伴型两大类。
娱乐陪伴型机器人在近年来随着语音、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人类的互动变得更加智能和有趣。智能音箱作为过渡性产品,已成为当前智能家居市场的热点,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然而,从长远来看,家居场景的智能硬件最终形态将是智能机器人,而非智能音箱。
家务型服务机器人则更侧重于工具性,其主要目标是解放人类,替代人类进行体力劳动。目前,扫地机器人是这一市场的主要方向,国内外已有超过40家企业参与其中,但市场份额仍集中在iRobot和科沃斯手中。除了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也开始崭露头角。
然而,目前机器人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难题是机械手的抓取问题,这限制了家用机器人在家庭场景中提供更多价值的能力。例如,端茶倒水、捶背揉腿等任务需要机械手具备更高的抓取能力。这一技术瓶颈不解决,家用机器人难以形成刚性的市场需求。
希望这些改写的内容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有任何进一步的调整需求,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