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万亿级市场,为何服务机器人企业却大多“半死不活”? ...
作者头像
  • 3E消费电子
  • 2018-07-28 10:45:16 2

导读

对于业内人士或投资者,这是一个潜在的万亿级市场:随着老年人口和病患人数的增加,服务机器人应运而生,肩负起照顾人的重任。

市场前景

据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预测,到2023年,消费级机器人市场的价值将增长至约150亿美元,而2018年仅为54亿美元左右。国富投资副总裁苏亮在公开场合表示,他看好未来两大方向:消费级机器人以及机器视觉与机械臂的结合应用。

中国消费级机器人市场的困境

用户信心受损

年初,汉威士集团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中国消费者对机器人持开放态度。然而,行业内众多从业者对此持谨慎态度。许多“投机者”破坏了市场,导致消费者的体验不佳。某消费级机器人公司的CEO陈总指出,市场需要被培育,但很多投机者让市场陷入了混乱。

产品形态模糊和技术不成熟

消费级机器人市场的产品形态划分模糊,技术和规范发展也不成熟。尽管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细分领域,但在照顾老人和小孩这两个应用场景上,相关产品形态仍处于探索阶段。此外,技术层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机器人集成了多种复杂技术,包括机器视觉、语音交互和芯片等,而软件设计上缺乏明确的技术规范来保护用户隐私。

用户体验不足

一位用户表示,如果家中总有机器人盯着,会感到没有隐私。此外,一些消费者认为购买高价机器人不值,因为它们难以胜任照看孩子的任务。

如何在机器人风口到来前生存下去

抓住细节

陈总指出,需要在特定功能和细节上下功夫,比如机器人脸部线条的改进可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就是通过抓住人们的刚需并在细节上下功夫,从而打开了市场。

解决量产问题

对于国内机器人厂商而言,量产问题是当前的燃眉之急。一些国际知名的机器人公司通过与多家硬件和制造厂商合作,实现了流水线生产,同时严格控制成本,这也是它们成功的关键。

最后的思考

总体来看,服务机器人市场的需求和潜力是存在的,但国内厂商需要耐心,专注于满足用户需求,打造出优质产品,并解决量产和成本问题。同时,B端市场可能是目前的最佳切入点,可以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商用服务机器人。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3E消费电子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半死不活万亿机器人明明大多为何市场服务企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