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化身老中医,为你看病诊脉开方子!
作者头像
  • 康路路
  • 2018-07-28 10:21:38 6

近年来,全球自动化趋势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机器换人”的现象。在工业制造业领域,“机器换人”早已普及,而在家庭、教育、金融等服务领域也逐渐兴起。然而,你是否知道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今年7月22日,据山西当地媒体报道,太原一家国医馆已经开始使用“中医智能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主要负责为患者诊脉,它能够识别5.4亿种不同的脉象类型,平均诊断时间只需18分钟。此外,机器人还可以生成详细的诊断报告,从而提高诊疗效率,降低成本。

早在去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就启动了机器人应用于中医的研究项目。经过市场调研,该校中医工程团队和学生团队共同开发了一款名为“中医界‘大白’”的健康服务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具备问诊、舌诊和脉诊功能,能够根据收集到的人体信息生成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

与此同时,南京中医药大学也在去年推出了一款智能针灸机器人。尽管这台机器人目前还处于技术试验阶段,尚未投入商业应用,但多家企业已表达了合作意愿。

那么,中医机器人是否可靠呢?无论是望闻问切还是针灸疗法,其中的脉象种类、技法以及穴位等都是固定的知识,可以转化为大数据供机器人学习。机器人通过大数据学习以往案例、经典医书及基础中医知识,可以掌握更多的信息,并且比人类更精准。同时,现有的中医机器人主要是作为辅助工具,最终的诊断结果仍然需要人工确认,这样反而可以提高整体的可靠性。

中医机器人将带来哪些变化?首先,它们能够推动中医向精准化方向发展,通过精确的数据管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其次,它们将助力中医智能化发展,利用大数据和自我学习能力提供独特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诊断方法,使诊疗过程更加客观和智能。最后,中医机器人还将促进中医信息化发展,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实现医疗知识和经验的数字化积累,便于医师个人整理和年轻医师学习交流。

长远来看,数据化和信息化处理将有助于汇集和研究行业内疑难病症和经典病例,促进中医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总体而言,中医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对患者有益,还能推动中医医师和整个行业的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价值的普及,中医机器人有望实现产业化发展,甚至进入家庭,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康路路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开方子诊脉老中医看病机器人化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