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一文读懂机器人的大脑——控制系统
作者头像
  • 和顺仙
  • 2018-07-28 10:20:25 4

导读

人体的四肢如果没有神经系统和肌肉,便无法正常运作。这是因为来自感官的信号无法被接收和处理,同时也因为没有器官发出神经信号,导致肌肉不能收缩或舒张。同样地,机器人若仅有传感器和驱动器而无控制系统,机械臂也无法正常工作。控制系统的作用在于接收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并为驱动电动机提供所需的电压和电流。

机器人控制系统概念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一个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管理系统,旨在按照期望的方式保持和改变机器、机构或其他设备内的相关变量。它确保被控制的对象达到理想状态,并使其趋于稳定的运行状态。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

  1. 记忆功能:存储作业顺序、运动路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及工艺相关信息。
  2. 示教功能:包括离线编程、在线示教(如示教盒和导引示教)。
  3. 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包括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网络接口和同步接口。
  4. 坐标设置功能:支持关节、绝对、工具和用户自定义坐标系。
  5. 人机接口:包括示教盒、操作面板和显示屏。
  6. 传感器接口:涵盖位置检测、视觉、触觉和力觉等功能。
  7. 位置伺服功能:实现多轴联动、运动控制、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及动态补偿。
  8. 故障诊断安全保护功能:监控系统状态、故障保护和自诊断。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种类

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和传感器反馈信号,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和闭环系统。开环系统不具备信息反馈功能,而闭环系统则具备信息反馈功能。控制系统还可根据控制原理分为程序控制系统、适应性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控制运动形式,又可以分为点位控制和轨迹控制。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

  1. 控制计算机:负责调度指挥中心任务。
  2. 示教盒:用于示教机器人工作轨迹和参数设定,与主计算机通过串行通信方式交互。
  3. 操作面板:完成基本功能操作。
  4. 存储装置:存储机器人工作程序。
  5. 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各种状态和控制命令。
  6. 打印机接口:记录输出信息。
  7. 传感器接口:实现自动检测和柔顺控制。
  8. 轴控制器:控制各关节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9. 辅助设备控制:控制与机器人配合的辅助设备。
  10. 通信接口:实现与其他设备的信息交换。
  11. 网络接口:包括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接口。

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方式

集中控制系统

利用一台计算机实现全部控制功能,成本低但实时性差,难以扩展。这种系统适用于早期机器人,其优点包括硬件成本低、便于信息采集和分析、易于实现最优控制。缺点是缺乏灵活性、控制危险集中,且系统实时性较差。

主从控制方式

采用主、从两级处理器实现控制,主CPU管理、坐标变换和轨迹生成,从CPU负责关节动作控制。这种系统适合高精度、高速度控制,但扩展性较差。

分散控制方式

将系统控制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任务和策略。这种方式实时性好,易于扩展,可实现智能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好、危险性低,能够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和响应时间。

两级分布式控制系统

通常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上位机进行轨迹规划和控制算法,下位机进行插补和控制优化。这种系统通过通讯总线协调工作,如RS-232、RS-485、EEE-488和USB总线。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控制系统更加高效和可靠。

机器人控制系统分类

  1. 程序控制系统:按预定轨迹控制机器人。
  2. 自适应控制系统:根据外部条件调整控制参数。
  3. 人工智能系统:根据实时感知信息调整控制行为。
  4. 点位式控制系统:精确控制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5. 连续轨迹控制系统:按照示教轨迹和速度运动。
  6. 控制总线:使用国际标准或自定义总线控制机器人。
  7. 编程方式:包括物理设置编程、在线编程和离线编程。

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和顺仙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一文控制系统机器人深度大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