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有一家制衣企业自主研发了25种自动化设备,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这家企业在生产梭织衬衫的过程中,大约65%的工序是由自动化设备完成的。
传统的制衣场景,如数百上千台缝纫机排列整齐,工人低头忙碌的景象已经很少见到。在自动化制衣车间,一条由机械手和电子眼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在短短30秒内完成衬衫左前幅的制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过去,“唱主角”的制衣工现在更多是辅助机器的工作,负责监控设备参数,工作状态更加轻松。
众所周知,虽然汽车制造和手机生产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了全流水线自动化,但在制衣行业,由于布料柔软且延展性强,实现自动化生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精确控制布料的分层与抓取,如何避免裁剪过程中的拉扯变形等。
溢达制衣厂在2010年开始大规模研究和应用自动化制衣技术。经过不断尝试和改进,公司成功研发出了自动袖侧机。过去,一名熟练工人需要培训至少半年才能掌握的复杂工序,现在只需按照标准规程摆放布料,交给机器处理即可。一位工人现在可以“照顾”两台机器,一天可以生产1800件衬衫,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制衣行业中,传统的操作方式要求工人频繁使用脚和手,因此工作强度较大。例如,钉纽扣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工序,也会给工人带来很大的体力消耗。为了减轻工人的负担,溢达制衣厂与设备供应商合作,研发了一种自动钉扣机,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大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溢达杨梅制衣厂,一台名为“八爪鱼”的自动运介英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台设备可以高效完成衬衫袖口的缝制和切割工作,工人只需将布片轻轻放入设备入口即可。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人从单纯的操作工转变为机器的操作者和技术人员,工作变得更为轻松,技术含量更高,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
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不仅在高科技领域大放异彩,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例如,轻载复合机器人是一种具有柔性多关节机械臂及主动视觉导航系统的设备,可以应用于自动化工厂、仓储分拣等领域,实现物料搬运、上下料和分拣等任务。
随着快时尚的兴起,可重新编程的机器人能够迅速适应多样化的产品需求,从而缩短供应链,减少时装业的投产准备周期。这标志着制衣行业正在迈向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