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星6000”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成功完成了首次科考应用任务,顺利返港。该机器人在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的支持下,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导,联合中科院海洋所等多个单位共同研制而成。作为我国首台自主研制成功的6000米级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海星6000”在深海科考中表现出色。
在一次长达3小时的任务中,“海星6000”在最大深度达6001米的海域进行了多种操作,包括海底航行观察、生物调查、沉积物采集、泥样和水样的收集以及模拟“黑匣子”的搜寻和打捞,并成功放置了标识物。这次任务不仅验证了机器人的性能,还刷新了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的最大下潜深度记录。
在过去的三年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使得“海星6000”能够在6000米以浅的海域持续执行海底采样、海洋环境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及近海底原位探测等多项深海科考任务。
此次科考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平台和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6000米级深海科考中的作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