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工业再制造逐渐受到重视。通过高科技手段修复和改造废旧产品,使其质量和性能达到甚至超越新品标准,这一过程伴随着智能化的应用,机器人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再制造领域,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等行业,时间就是金钱。以往,人工拆解航空发动机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且成本高昂。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幅节省时间和费用。目前,航空业已将机器人自动化视为未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过去,维修人员需忍受低效的手工操作,如今机器人技术能弥补人员不足,完成复杂的任务。
由于机器人面对的是重工业产品,往往处于危险环境中,如冶金和核工业设备,这对机器人提出了特殊要求。首先,精密部件的拆解和组装需要顶尖技术工人。其次,高精度智能设备、新型复合材料和洁净制造环境都是机器人再制造的关键条件。
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未来十年内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的一部分,机器人技术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中国机器人企业必须攻克核心零部件技术,尤其是谐波减速器,这是提升机器人性能的关键。当前,国内机器人减速器的使用寿命和精度仍不能完全满足连续工作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
全球再制造产业规模庞大,其中美国占主导地位。再制造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3年全球再制造产值超过1500亿美元,美国超过1000亿美元。再制造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尤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发展迅速。
中国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方面也有所进展。由于劳动力短缺和高风险的工作环境,机器人在再制造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例如,江苏斯普瑞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激光修复技术成功修复了越南发电机转子,为多个大型钢铁企业和电力集团提供了服务。
激光修复技术在再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激光熔覆,可以精确恢复受损零件的尺寸和性能,提高其使用性能。激光修复结合了激光熔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数控技术,为机器人提供了技术支持。
刷镀技术在再制造中也有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大型轴类零件的修复。虽然刷镀技术对于非轴类零件和复杂结构的修复仍需人工操作,但在某些场合下,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是可行的。
废弃物回收机器人主要用于拆解和分拣。通过自动化系统,可以高效地分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材料。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的垃圾处理项目,利用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大大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效率。
中国再制造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较小,但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再制造过程将更加高效和精准。新加坡的再制造技术中心已经为中小企业设计了再制造业务模式。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更多的再制造作业将得以实现,再制造产业将迎来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