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艾机器人:回绝轮椅,这家公司要让下肢功能妨碍患者重新站起来|创业
作者头像
  • e公司
  • 2019-01-13 07:12:33 2

脑损伤和脊髓损伤是我国常见的健康问题,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0万。这些患者大多希望通过康复训练尽快恢复高质量的生活。例如,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后,90%能够重新行走并自理生活,而没有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只有6%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然而,传统的康复训练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诊疗规范和操作流程,患者往往无法在医院获得高效治疗。同时,医院面临的接待压力也日益增大。目前,我国急需约35万名康复技术人员,但实际从事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足2万人。

在这种背景下,引入康复机器人成为解决康复技术人员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渴望重新行走的人来说,站立和行走成了他们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梦想。大艾机器人正是这样一家致力于提升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创新企业。

大艾机器人创始人帅梅指出,对于行动不便的人来说,行走变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因此,下肢外骨骼成为了这类人群不可或缺的康复和助行工具。“我在学校里经常看到一些退休教师和教授行动不便,加上家中母亲也行动困难,这促使我关注这个群体,并希望开发一款可以帮助老年人站立和行走的设备。”

帅梅,一位北航教授和清华博士后,自六年前就开始研究外骨骼机器人,并于2016年4月成立了大艾机器人公司,以推广外骨骼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

大艾机器人已经推出了两款核心产品:AiLegs 和 AiWalker。AiLegs 主要针对中后期康复阶段的患者,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重约20公斤,续航能力可达8小时,最高承重100公斤。它可以快速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方便多人使用。AiLegs 的设计模仿人体下肢结构,配备多个传感器、驱动器和控制器,患者可以通过控制器调节机器人行走速度,使其以自然的方式支持和带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AiWalker 与 AiLegs 功能相似,但它配备了类似学步车的移动台架,适合早期康复阶段的患者。它可以为患者腰部以下的身体提供有效的支撑和稳定,同时适用于不同体重患者的减重式康复训练。

据帅梅介绍,大艾机器人提供的数字化康复智能体系比传统的针灸、推拿和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方式更为有效和全面。外骨骼机器人同步软件配套系统能够为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评估、诊断、建立病案数据库等功能,并在康复过程中进行实时再评估和再诊断,从而为不同患者量身定制全面的康复计划。

大艾机器人已与多家国内顶尖的脊髓损伤和脑损伤康复医疗团队建立了合作,包括北京积水潭医院、301医院、北京宣武医院等。这两款机器人已经帮助了数百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大艾机器人不仅帮助那些原本就有潜力恢复站立或行走能力的患者,还能帮助那些几乎完全失去行走能力的人重新体验行走的感觉。据报道,大艾机器人曾成功帮助一名下肢瘫痪的患者通过AiLegs重新站立并行走,尽管该患者仍需要借助拐杖保持平衡。大艾机器人认为,只要患者有足够的手臂力量,就能通过这种方式重新获得行走能力。

帅梅表示,目前大艾机器人的产品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针对医疗机构的,适用于骨科术后患者以及因中风、脊髓损伤等原因导致的偏瘫、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另一种是面向个人用户的,产品不仅限于康复用途,还可以作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代步工具,从而扩大使用者的生活范围,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大艾机器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多学科技术的整合,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缺乏可供参考的技术基础。然而,这也成为大艾机器人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公司在成立初期就获得了12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并且拥有近50名员工,目前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e公司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新站下肢回绝轮椅妨碍机器人这家患者起来功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