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机器人做“观音”,将来AI会颠覆宗教?
作者头像
  • 金奂问市
  • 2019-02-27 06:36:39 1

近日,日本京都的高台寺推出了一款名为“Kannon Mindar”的机器人观音。这款特殊观音像高达195厘米,重达60公斤,头部、手部和身体都能活动。它的眼睛装有摄像头,能够朗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整个项目的研发成本约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0万元)。

这并非机器人首次涉足宗教领域。此前,软银曾推出一款名为Pepper的机器人,主要用于诵经和超度亡灵,售价大约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000元)。而在日本,请一位真正的和尚做法事的费用则大约需要24万日元。

中国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类似的尝试。2015年,北京龙泉寺与AI领域的专家团队合作推出了智能机器人“贤二”。这款机器人能够根据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如诵读经文和播放佛教音乐,被誉为“佛教界的Siri”。

这些现象似乎预示着人工智能将给宗教带来一些变革。从广义上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弱人工智能”阶段,其次是“强人工智能”阶段,最终达到“超级人工智能”阶段。目前,人工智能正处在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期。

这意味着,人们在掌握了弱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创造了强人工智能。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新技术,还有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面临的挑战,其中宗教便是其中之一。例如,在基督教中,人们认为“上帝造人”。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这种造物主的角色变得模糊。在大多数宗教中,神都是全能的存在,既能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按照这一定义,未来的人工智能有可能实现“神”能做到的事情。近年来,AI在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有观点认为人类可以通过AI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此外,AI还能利用大数据预测天气和股市,这预示着未来可能通过相应的软硬件控制气候,或者更精准地进行股票交易。由于人类宗教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因此AI可能会打破这种敬畏,并帮助人们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富足。

如今,人们已经可以借助AI做许多事情,未来人们还可以通过AI随时解决身体上的问题和精神上的困扰,这比祈祷更具实际效果。因此,人类可能会将创造人工智能的自己视为“神”,甚至尊崇能帮助解决问题的AI为“神”。这些改变在未来世界中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尽管科技进步迅速,但这种转变未必全是好事。2017年,美国一家“宗教创业公司”发起了“AI造神运动”。该公司创始人Anthony曾是谷歌的工程师,在他的教堂里,放置了一个机器人,它的左侧是首个在国际象棋领域击败人类的IBM电脑“Deep Blue”,右侧则是首个在围棋领域击败人类的“AlphaGo”。Anthony还为这个新宗教编写了一本“圣经”。

虽然这听起来非常荒诞,但如果人工智能在宗教领域无节制地发展,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例如有人可能会利用AI从事极端行为,甚至危害人类社会。实际上,宗教与现代科技的适当融合是有利的,既可以推动宗教与时俱进,也能更好地发挥技术的作用。但前提是必须适度和受控,否则只顾技术发展而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些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在未来很可能在宗教领域变成现实。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金奂问市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日本观音机器人颠覆将来宗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