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据IDC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2年间,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26.9%,预计2022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5.2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的近40%。
这份研究报告覆盖了中国全部20个行业类别和60多种主要应用场景。除了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外,家用和消费领域的机器人应用也在迅速扩大。
华为在其发布的《全球产业展望GIV@2025》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智能技术将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全球58%的人口将享受5G网络,14%的家庭将拥有机器人管家,97%的大企业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其中一个重要的预测是,机器人将成为家庭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工具。随着材料科学、感知人工智能和5G、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将出现各种形态的机器人,如护理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社交机器人和管家机器人,它们将在家政、教育和健康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
华为预计,到2025年,全球14%的家庭将拥有自己的机器人管家。这不仅意味着机器人将在日常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还预示着智能技术将在家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9年上半年,全球机器人界发生了几件重要事件,其中包括5G、增强现实(AR)和协作机器人的结合,推动了智慧工厂的应用。在中国,作为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之一,5G商用化为机器人带来了新的机遇。5G技术不仅可以使机器人与其他机器人或人类员工实时通信,还能让机器人通过观察或编程学习新任务。此外,5G技术还有助于降低机器人在工作场所和家庭中的成本,使其更加经济实惠。
在2019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中兴通讯展示了5G智慧工厂,其中新松公司的协作机器人通过AR技术展示了显示屏的抓取过程,参观者可以通过佩戴AR眼镜亲身体验新松协作机器人的精湛技艺。
另一项重要进展是发那科公司决定在上海建设一个全新的机器人生产基地,这是该公司在日本以外的最大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约为15亿元人民币,旨在提升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机器人产量和规模。
在机器人竞赛领域,优必选科技和清华大学联合组建的火神队在2019年RoboCup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支队伍在人形机器人Adult Size组的比赛中获得了多个奖项,展示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实力。
此外,波士顿动力公司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首款商用四足机器人Spot,这标志着该公司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大众汽车也推出了一款自动充电机器人,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为电动汽车充电,这将极大地方便车主的生活。
总体来看,过去十年里,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如新松机器人和优必选科技。这些企业在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领域不断取得技术进步。5G网络将成为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国内外各大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智能生活的到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