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德国汉堡迷信院院士张建伟: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进入感性沉淀期
作者头像
  •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
  • 2019-09-09 06:34:04 0

探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作为德国汉堡大学信息科学系教授、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权威地位。他在二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见证了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行业的起伏变化。

在9月6日至8日举办的第三届“太和文明论坛”期间,张建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讨论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

张建伟指出,随着行业不断迭代,人们不仅在探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更需要关注这些技术所能创造的实际价值。近几年,“泡沫论”已经成为历史,整个行业已进入理性沉淀阶段。业界和资本开始关注创造实际价值的应用场景,跨行业融合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趋势。同时,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也值得重视。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任重道远

经过多年的迭代和大数据、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以及智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迅速发展。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超过555.7亿美元,同比增长50.2%。美国、欧洲和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中心。

张建伟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是实现信息物理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通过机器人、制造系统、医疗器械、交通工具等实际应用,人工智能得以落地解决实际问题。机器人只有融入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协作和互动。

虽然技术进步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阿尔法狗与职业棋手的围棋对决,以及当前的人机融合话题,但张建伟强调,这两者结合的道路仍然漫长而曲折。早在六年前,张建伟就开始在欧盟项目中研究如何通过自主学习提升机器人学习能力和适应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

技术监管:政策制定需与时俱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各行各业。张建伟表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已经覆盖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包括制造业、医疗、农业和家庭场景等。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然而,他也提醒,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其创造的价值,避免技术滥用带来的风险。例如,互联网上出现的首个“数字人类”可以通过数据传递和迭代实现数字永生,但这也带来了潜在的伦理风险。因此,需要在技术发展中追求“科技向善”。

如何规避这些潜在风险?张建伟认为,这需要企业、政府、联盟和用户等多方合作,共同制定伦理规范。政府可以牵头制定规则,并在示范区内进行实际应用,逐步完善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技术发展和监督管理之间的平衡同样关键。

跨界融合:企业需找准切入点

尽管经历了泡沫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逐渐进入技术沉淀期。资本对这一领域的态度更加冷静,各方参与者逐渐意识到,只有通过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解决实际需求,才能创造真正有价值的应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大型企业也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这体现了他们对新技术的高度关注。不同领域的公司结合自身需求和特点,对机器人领域进行投入,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但张建伟强调,跨界融合需要企业对技术有深刻的理解和长远的规划。机器人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迭代的本质是技术升级而非商业模式探索。因此,大型企业在跨界时需要认识到这一点,避免急功近利。

张建伟希望大型企业的跨界能够真正实现跨界的融合,找到与自身业务相契合的切入点,探索出有价值且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在具体实践中,企业需要与科研机构和专家紧密合作,平衡各方的需求和建议,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张建伟汉堡德国人工智能院士迷信沉淀专访感性人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