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在一家杂货店结束一天的工作,主要任务是在走廊里检查是否有液体泄漏或危险物品。在美国的加油站、商店和大型超市中,共有500台这样的机器人助手。这些机器人引起了顾客的好奇心:每台机器人的成本高达3.5万美元,它们为何不能自行清理危险物品?为什么它们的眼睛看起来如此怪异?
机器人不仅应用于零售业和护理行业,还作为电子宠物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设计师为了让它们看起来更友好,并且能与人类建立联系,通常会在设计中加入眼睛这一元素。然而,哪些眼睛设计最为合适仍存在争议。疗养院的机器人和商店里的机器人是否需要不同的眼睛设计?尽管机器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感知环境,为什么仍然需要眼睛?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人机交互研究员迈克尔·卢利亚表示,研究人员在设计机器人眼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眼睛是人机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重视眼神交流一样。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眼神交流在社会互动中的重要性。200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涉及金钱决策的游戏里,增加眼神接触可以增强参与者的利他行为。这可能是为了适应“观众效应”,即人们在意识到自己被注视时,行为会发生变化。
那么,所有机器人都需要眼睛吗?马蒂不需要眼睛也能“看”这个世界。巨人公司的总裁尼克·伯特伦认为,马蒂的眼睛设计是为了让它显得更有趣,庆祝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副教授克里斯托夫·巴特内克表示,机器人将展示人们习惯于在其他人和动物身上看到的行为。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些设计的重要性。剑桥大学的人工智能研究员贝丝·辛格勒则指出,拟人化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有意设计的机器人也不一定“像人”。从商业角度看,制造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机器人才是关键。
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具备更多社交能力和特征的护理机器人,其社交表现和趣味性得分更高,人们更有可能使用它们。然而,设计这些功能并非易事。卢利亚研究了机器人眼睛设计如何影响人们对它们个性化和专业性的看法。她发现,尽管人们希望家庭机器人既社交又有趣,但在工作环境中,这样的设计并不受欢迎。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她认为,可爱的眼睛设计并不会影响人们对机器人职业精神的看法,而是关系到个人和社会互动。
意大利热那亚理工学院的研究员亚历山德亚·肖蒂一直在研究眼神交流在人机交互中的重要性。她指出,在社交活动中,眼睛是传递信息的关键工具。合作伙伴通过眼神发现彼此的注意力焦点,了解每个人在互动中的角色,并控制轮流发言。机器人可以通过这些信号与人类建立理解和联系。
肖蒂认为,眼神交流对于所有类型的机器人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协作生产中。在协作生产中,看到机器人的注意力焦点或它即将操作的目标,有助于合作。眼神交流也在仿人机器人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人类通常认为,机器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它眼睛所指向的地方。尽管有些机器人平台并未将摄像头与“眼睛”结合在一起,但也会处理不同来源的视觉输入。然而,这种分离可能导致误解,并破坏沟通。
恐惧谷效应是指当某些东西看起来或表现得像人类,但却无法完全令人相信它是人类时,人们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巴特内克表示,制造越像人的机器人,这项工作就越复杂。人类可以轻易发现自身运动和行为中的巨大错误。辛格勒认为,设计出不像人而类似动物的社交机器人可能是避开恐惧谷效应的一种方法。然而,恐惧谷效应因人而异,不同性别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需求。研究表明,在社交场合,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眼神交流。卢利亚指出,参照对象的不同,关联也会不同,当然对机器人的角色及其功能的期望也会有所不同。
机器人眼部的编程非常重要。在这项名为“避开机器人眼睛”的研究中,“诚实的拟人化”意味着确保机器人的外观和行为符合社会可接受的标准,并与其活动相符。例如,一个目光低垂的机器人是为了让用户感到舒适,而不是通过悬挂在颈部的摄像头观察用户。应采取协同的方法,避免出现欺骗性的拟人化。
一个解决办法是让机器人始终表明其身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埃文·塞林格提出,机器人的设计应像漫威超级英雄死侍那样,不断打破第四面墙,提醒人们机器人只是具有虚拟人类特征的演员,从而促进诚实的拟人化。
OneZero的研究者认为,科幻小说中常见的逼真机器人并不是研究的重点。卢利亚说:“我们需要思考,在什么时候让机器人像人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在什么时候让它们像超人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在人类找到最佳发展方式之前,我们会继续盯着马蒂那双可怕的大眼睛。为什么反对拟人化?辛格勒说:“我曾在一个工程部门看到一张有趣的照片,上面是一只简单的机械臂,旁边写着它的‘名字’。后来它成为了一台剥生菜机的一部分。整体来看,它更像一台粗糙的机器,而非人类的手臂。人类往往忍不住给自然的事物赋予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