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作为“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的一部分,全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是对济南智能机器人产业给予了高度肯定。
罗豪杰:济南二机床令人赞叹
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罗豪杰在会上提到,他遇到了济南二机床集团的总经理张世顺。虽然他对济南的装备制造业了解不多,但济南二机床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家国有企业规模不大,但在高端加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冲压成型领域,济南二机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罗豪杰表示,汽车外观不仅关乎美观,还需要极高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济南二机床能够为美国福特等企业提供设备,展现了其卓越的技术实力。
在论坛上,罗豪杰还看到张世顺与新松机器人创始人、总裁曲道奎握手。他鼓励双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品牌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发展,认为中国企业还需继续努力。
曲道奎:打破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壁垒
曲道奎不仅是新松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还是一位中国科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属于兼具专家和学者身份的企业家。他关注的领域与其他企业家有所不同。
“中国拥有39个主要工业类别、191个中级类别和525个小类别,是真正的工业大国和制造大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曲道奎指出,“然而,在工业软件领域,中国仍然是一个‘软件小国’。许多软件我们尚未开发或无法开发,这导致了我国工业发展长期面临‘缺芯少脑’的问题,即缺乏核心技术。此外,制造强国建设也遭遇瓶颈,工业网络安全受到威胁,工业软件和控制平台的国产化迫在眉睫。”
在19日的论坛上,曲道奎作了题为《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工业软件和控制平台》的主题演讲。他介绍,公司已推出全国首个工业软件与控制平台,解决了从底层算法开发到顶级伺服仪器等众多技术难题。该平台集成了运动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视化、机床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安全技术和形状监测测量技术,形成了一个开放、灵活、模块化且可升级的互联网控制系统。这一系统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及跨领域的广泛互联,打破了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
屈贤明:关键零部件需实现国产化
屈贤明是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也是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在论坛上谦虚地表示,尽管年纪渐长,但他仍在为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迅速增长,国产机器人销量从2012年的3148台增加到2018年的4.36万台,年均增长率达55%,多关节机器人占比也从22%上升至44%。屈贤明认为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
然而,目前的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很多机器人所使用的部分关键零部件仍需依赖进口,例如芯片和传感器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中国需要具备50%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还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