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乏,机器人创造了大量的失业机会等待你
作者头像
  • VR独立观察
  • 2019-11-14 16:36:50 6

自2014年起,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容量从最初的几千台增长至2018年的15.6万台。其中,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从2012年的3148台增加到2018年的4.36万台,年均增长率达55%。

根据中国工程院的市场调研,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64.2%表达了强烈的意愿采用工业机器人,另有14.5%的企业正准备实施“机器换人”的计划。然而,随着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专业人才缺口的扩大,工业机器人人才的培养面临了瓶颈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李瑞峰教授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且贴近市场,能够与复杂的工业环境和技术相融合。此外,由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对成熟,它们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防爆和电力维修。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未来机器人将在家庭中普及,其数量可能呈现爆发式增长。过去,许多工厂因为担心设备故障而不敢使用工业机器人,认为它们复杂且难以维护,需要依赖国外专家进行维修,导致成本高昂。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培养更多既懂得操作又具备维护能力的技术人才。这类人才的短缺在过去尤为显著。因此,我们需要同时培养前端开发和一线操作技能的人才,只有这样,整个行业才能健康运转。

工业机器人相关人才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工业机器人制造人才短缺。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控制器、伺服驱动电机和减速器三大核心部件,这些部件的成本占到机器人总成本的七成以上,也是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短期内,这一瓶颈难以突破,但长期来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努力才能解决。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属于高端人才,目前非常稀缺,但其发展潜力巨大。这些人才主要是由国家重点院校和研究机构培养的。

其次,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短缺。这部分人才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和对在校学生及在职工人的培训来缓解。根据工信部的规划,到2020年,全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也将达到约20万人。高技能人才的缺口将逐年扩大。国家已经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职业类学校。

最后,机器人系统集成人才短缺,涉及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改造等。一般来说,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通常需要五年的实践才能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能力,解决系统集成中的问题,这需要深入理解和丰富的工业加工经验。

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

工信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傅建奇表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不仅需要大量管理人才和科学家、工程师,还需要大量技能人才。工业机器人高技能人才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建设,重点企业在培养国际水平的领军人才和管理团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建立了开放共享的培训基地,推广机器人领域的高水平人才。

国内各类机器人技能大赛的数量不断增加。通过举办职工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旨在培养工业机器人开发设计和应用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知名的比赛包括每年五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中国技能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由教育部发起并牵头,联合国务院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共同举办,是一项全国性的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和选拔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对职业教育近年来教学改革成果的认可,促进了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弘扬。

中国技能大赛由工信部、人社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大赛获奖选手有机会参加世界技能大赛。2019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闭幕式。中国代表团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出色,共获得16枚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和17个优胜奖,再次登上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榜首。两年后,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行,这引发了各地举办技能大赛选拔赛的热潮,将进一步推动新一代机器人技能人才的培养。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VR独立观察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机器人失业缺乏大量等待创造机会人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