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制造业中,员工规模往往被视为企业的实力标志,但在东风汽车车轮随州有限公司,这里并没有常见的忙碌场景和火花飞溅的画面。10月29日,安全消费楚天行媒体采访团实地探访了该公司的高端车间。
面漆自动化喷涂机器人
右臂关节旋转180度,再向右伸展,张开手掌抓住轮辋,将其精准放置在自动打孔机下后松开……这条全自动乘用车车轮生产线主要由机器人操作,从模具制作、打孔、喷漆到最终组装和分装,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机器人负责。
据公司安技环保科科长张清亮介绍,原本需要60人操作的生产线,现在只需22人即可完成。记者在现场看到,偌大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几名穿戴整齐的工人在一旁辅助机器人工作。
“他们主要负责监控电脑,监督机器人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维修。”张清亮解释道。
据了解,这条全自动生产线于2015年7月开始安装调试,2016年2月正式投产,总投资1.4亿元。该生产线由西班牙进口的多工位压力机、荷兰进口的轮辋合成线、全自动涂装线和识别包装线四部分组成。
以西班牙进口的多工位压力机为例,它能一次性完成8道工序。这条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600只车轮,年产能达到300万只。
在此之前,许多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工人们非常辛苦,效率也很低。引入机器人后,重体力、重污染以及重复性的工作都由机器人承担,极大地提升了本质安全。
以人为本 提升企业安全技术防范
“使用机器人不仅提高了产能,还显著提升了安全性。因为机器人的程序是预先设定好的,稳定性更高,即使出现问题也只是机械故障,不会造成人员伤亡。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不稳定因素减少了,从根本上保障了安全生产。”张清亮表示。
除了机器人,公司还投入18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改善现场安全、环保和作业环境,将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在车间内和操作台旁,隔离、连锁、光栅保护、防尘污染等防护措施随处可见。
在轮辐装配环节,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操作,设备周围设有黄色安全防护栏,防止越界操作引发事故。操作台内部装有感应器,一旦触发会立即停机。
张清亮指出,原有的生产设备大多依赖人工操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车间的工作强度大,员工容易疲劳,特别是在生产高峰期,经常需要加班加点,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容易引发疲劳、腰酸背痛,甚至职业病。通过全面升级安全硬件设施,员工的安全满意度显著提升,公司的安全绩效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乘用车钢制车轮制造企业,该公司每年生产销售钢制车轮900万只,市场占有率超过26%,连续12年在细分市场中领先。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公司的安全态势一直保持稳定。
此次随州之行是安全消费楚天行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由湖北省应急管理厅主办,旨在组织安全消费专家及媒体记者深入黄冈、随州、襄阳、荆门等地,挖掘报道各地安全消费工作的亮点,总结推广监管部门及企业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