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能否该当拥有权益吗?假如机器有自我看法了又该怎样做呢?
作者头像
  • 秦靳锦
  • 2020-04-07 17:48:46 4

设想一下,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的烤面包机能够预测你的喜好,并在闲暇时上网寻找新奇有趣的烘焙方法。或许它还会主动与你交流,分享最新的烘焙技术。这时,你是否会认为它具有某种意识?你会不会觉得它也有自己的情绪变化?如果拔掉它的电源线被视为谋杀,你还愿意拥有这样的设备吗?未来我们是否需要给予机器与人类同等的权利?

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超市的库存管理到精准的网络广告投放,甚至可以完整地创作出一篇故事。虽然我们现在对Siri的情感模拟效果并不满意,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们将很难区分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差别。

目前来看,还没有真正拥有权利的机器。即便未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对此也束手无策。现有的伦理哲学理论尚未能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大多数关于人类或动物权利的讨论都集中在感知存在这一核心问题上。然而,感知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感知是精神层面的,有人则认为它是物质层面的,类似于气体或液体。暂且不论这些定义,我们对感知的直观认识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我们知道什么是自我,也知道无感知的物体是什么样子。一些神经学家认为,任何足够复杂的系统都有可能产生感知能力。因此,如果你的烤面包机拥有足够先进的硬件,它可能会拥有自我意识。那么,这样的机器是否应该享有权利?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这种所谓的“权利”对机器来说是否有意义。感知赋予人类权利的原因在于它让人既能感受到快乐也能感受到痛苦。机器人目前无法感知疼痛,除非我们特意为它们编程来实现这一点。没有感知能力,机器人也就不会有偏好,从而使得权利变得毫无意义。人类的权利主要源于我们自身的感知能力,例如我们厌恶疼痛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进化成这样,以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即使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权利,如自由,也是基于我们对公平和不公平的感知。一个无法移动的烤面包机是否会介意自己被锁在笼子里呢?如果它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它会介意被拆开吗?如果它没有自尊心,它会介意被欺负吗?但是,如果我们为机器人编程来赋予它们情感,情况又会如何?

如果机器人具备感知能力,并且能够追求正义、趋利避害,甚至拥有自我意识,那么它们是否就会变成人类?许多技术专家认为,当人工智能能够自我学习并创造出超越自身的人工智能时,科技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到那时,我们对机器人的编程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控制范围。如果一个人工智能,就像大多数生物那样,出于生存需要而编程出感知能力,那么机器人是否应该享有权利?

或许我们不需要过分担忧超级智能机器人对人类构成的风险,而应该更多地思考我们对它们造成的影响。人类身份的核心是基于人类例外论,即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并且拥有主宰自然世界的能力。历史上,人类一直否认其他生物与自己一样具有感知能力。在科学革命时期,笛卡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愿意这样看待,动物就像是简单的自动机器。

因此,伤害一只兔子在道德上与虐待毛绒玩具并没有区别。许多最严重的犯罪行为都是因为施暴者声称受害者只是动物,而不是人类。更糟糕的是,我们否认机器人的权利,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如果我们能够迫使无情感的人工智能去做我们希望它们做的事情,那么经济潜力是有限的。毕竟,我们曾经强迫人类同胞在暴力威胁下工作,而且我们从未质疑过奴隶制的正当性。奴隶主认为奴隶在奴隶制中受益,因此他们得到了庇护。反对妇女投票权的人认为,将艰难的选择留给男性是对女性的一种恩惠。农民们认为,照料和喂养动物是为了满足我们对食物的偏好。如果机器人获得了感知能力,那些声称机器人不应享有权利的人,尤其是那些以此为借口从中获利的人,将不得不面对一场思想斗争。

人工智能引发了关于感知和权利的哲学难题。如果感知能力的机器人应当享有权利,那么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例如,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是什么让我们理应享有权利?无论我们怎么想,这个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如果机器人开始要求自己的权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从机器人要求权利的过程中,我们又能学到什么呢?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秦靳锦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该当机器人假如权益能否看法机器拥有自我怎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