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医用手术机器人家族迎来了一位全新的升级版“硬核”成员。明天上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这也是上海首次使用全新一代(第四代)“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的实际应用。
此次手术的患者是一名73岁的前列腺癌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一台拥有四只细长“手臂”的白色机器人静静地等待着指令。主刀医生韩邦旻,作为市一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及前列腺与尿控科主任,坐在操作台前,通过拇指和食指控制操作杆,同时用脚踏板传递指令给手术台前的机器人。
机器人接收到指令后,迅速而精确地在患者狭窄的盆腔内灵活操作。韩邦旻指出,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是泌尿外科中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该患者前列腺肿瘤体积较大,手术的关键在于术中对肌肉、血管和神经的精确保护。
与传统3D腹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拥有更加灵活的机械臂,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效果。手术视野扩大至15倍,且视角可灵活转换。四只机械臂能够实现540度旋转,使得一些在腹腔镜系统下难以完成的动作变得更为简单。此外,手术器械更加纤细和延长,能够在更深的体内区域进行操作。
“手术过程中,对血管和神经组织的细微差别处理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例如尿失禁和男性功能。”手术助手、市一泌尿外科中心前列腺与尿控科副主任荆翌峰表示,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中尿道与膀胱的重新吻合是一项技术挑战,而高度灵敏的机械臂则可以帮助医生更快速、更精准地完成手术。
整个手术过程不到两小时。韩邦旻成功切除了病灶,并完整保留了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组织,预计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进食和下床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韩邦旻医生五年前在国外进修期间曾接触过第三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他表示:“今天亲手操作新一代的达芬奇Xi手术系统,感到非常兴奋。这套系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于泌尿外科医生来说,能够更精准、更安全地保护血管和神经组织,提高复杂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当天,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宣布成立了“机器人手术中心”。据市一医院机器人手术中心主任、副院长郑军华介绍,该中心将与新成立的市一临床研究院医用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研发中心紧密合作,采用全过程、精细化的项目管理,进一步优化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妇产科等多个领域的复杂手术中的质量和效率,未来还将拓展到所有外科手术中。
市一医院院长郑兴东表示,在新成立的市一临床研究院-医用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研发中心蓝图中,医用机器人是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市一医院将以新一代“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为起点,构建机器人微创外科平台,并探索其与5G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结合应用。